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存档”古民居 坚持二十载

2013年08月08日 06:09
来源:中国青年报

烈日炙烤着徽州大地,静悄悄的千年古巷里没有一丝风。这里是安徽省黟县南屏村,一座有千年历史、规模宏大的古村落。全村有近300多座明清古建筑,至今保留着8个大小祠堂,因《菊豆》、《卧虎藏龙》等多部影片在此拍摄,被称为“中国影视村”。

500岁的奎光堂,是当地叶氏的支祠,今天第一次迎来笔记本电脑、GPS定位仪、测距仪这些现代化的设备。来自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的大学生,正在对这栋古建筑进行全方位的测绘。大到柱网构造,小到每处木雕,都被一一记录下来。

趴在地上,拉开皮尺,测量柱子之间的距离;攀上4米多高的梯子,小心翼翼地丈量墙壁的外立面……摄氏36度的气温下,这些年轻人的衣衫早已被汗水打湿。

王怡蕊是这个测量小组的负责人,今年大二,据她介绍,这个小组共有11名同学,他们分头对建筑内部构造进行测绘,然后根据汇总结果,利用画图软件,依次绘制出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精确度达到95%以上,合成出三维动画模式,最后手工制成“等比例缩小”的模型。

“这是第一次进行古建测绘,我们发现,现实中的建筑不能完全套用书本上的条条框框。”王怡蕊认为,通过测绘,既锻炼了动手能力,也提升了审美水平,加深了对建筑的理解。

对于这些大学生的到来,68岁的叶建安老人备感欣慰,他主动端茶倒水,搞起了服务。眼前的这栋老宅子,是他爷爷留下来的。现在,叶建安最担心的就是防火的问题。“都是木房子,一旦着火,后果不堪设想。”叶建安认为,如果有了详细的数据资料,重建就会成为可能。

据了解,建筑测绘是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建筑学专业与城市规划专业的必修课。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学院每年都有近百名同学,利用暑期时间赶赴徽州地区,选择有文物保护价值的古建筑,对其进行测绘,这项工作已经坚持了20年。

目前,近200座徽州古建筑完成了测绘,包括呈坎、屏山、龙川等地的宝纶阁、舒氏大宗祠、胡氏宗祠等知名建筑。在此基础上,合肥工业大学建立了安徽省内第一个徽州古建数据库,每座古建筑不但有各种详细的数据和测绘图,还有二维平面、三维立体图和多维动画的数字模型,人们可以看到古建筑的结构、形制、细节,乃至营造过程。

“过去,学生们只是对文物进行测量和手绘图,制成图纸、拍出照片。”据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陈刚介绍,现在建立起来的数字模型就相当于为建筑量身定做一套数据档案,其中不仅有建筑本身的一系列数据,还包括其历史沿革、细部节点和周边空间场景的数据和描绘。此外,测绘对象从原先一座建筑的单体,慢慢转向多座建筑的古建筑群落。

据一位业内专家介绍,徽州古建筑的数字信息化,也将突破徽州古建筑受古建环境及文物保护等问题的局限,打破在展示、收藏、保护等管理机制、工作方式上相对滞后的传统手工作业状态。同时,它将源源不断地把古建筑中珍藏的传统文化介绍给世人。

据了解,不久前,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刚刚遭遇百年不遇的洪灾,罗东舒祠、环秀桥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受损严重。有着700年历史的环秀桥,只剩下桥墩,后来人们在河水中找到了的其他构件,但要把整座桥100%原貌复原,困难可想而知。为此,相关部门在网上征集环秀桥的相关照片。

“但是,照片也不能准确地反映出古建筑的局部细节及实际尺寸。”对此,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贺为才表示,数据库的建立为古建筑遗产保护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即便古建筑遇到自然灾害或年久失修而倒塌,也可以根据数据库的资料,将古建筑精确地复制出来。

对此,安徽省黟县副县长陶平表示,仅该县就有2000多幢古建筑,文物保护是现实的难点。当地文物部门因受技术、资金等因素影响,只对古建筑进行了平面测绘。而建筑测绘与文物测绘不同,它可以进一步掌握村落的细节、建筑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整体保护起到促进作用。他表示,下一步相关部门将深入与合肥工业大学的合作,分享古建筑数据库的成果。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