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写诗是我的事业,事业不可退休”

2013年07月24日 10:33
来源:东方早报

美国当地时间7月22日,老诗人纪弦在美国加州去世,享年101岁。纪弦1913年出生于河北,1948年从上海去往台湾。

■ 101岁老诗人纪弦在美国加州去世

纪弦(1913年4月27日-2013年7月22日)原名路逾。当代诗人,现代派诗歌的倡导者,与覃子豪、钟鼎文并称台湾现代“诗坛三老”。1933年毕业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自编《易士诗集》。1934年创办《火山》诗刊。1936年与戴望舒等创办《新诗》月刊。抗战胜利后始用纪弦笔名写稿。1948年由上海赴台湾,曾编辑《和平日报》副刊《热风》。1953年创办主编《现代诗》季刊,1956年组建现代派。在台北市成功中学任教二十五年后于1974年退休。1976年移居美国。

李媛 绘

李媛 绘

美国当地时间7月22日,老诗人纪弦在美国加州去世,享年101岁。纪弦1913年出生于河北,1948年从上海去往台湾,1950年代创办《现代诗》季刊成为台湾现代派诗歌的奠基人之一,1976年底起开始定居美国加州旧金山。纪弦也被认为是中国1930年代诗歌“最后一位现代派诗人”。

戴望舒的追随者

纪弦,本名路逾,1913年出生于河北清苑县,原籍陕西。1929年,以“路易斯”笔名开始写诗,同年考上武昌美专,次年转学苏州美专。1933年毕业于苏州美专。纪弦从16岁就开始写诗,那时他以路易斯为笔名。1930年,17岁的纪弦结婚,太太同样也是17岁。1934年,纪弦就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易士诗集》。但改变他写作生涯的是1935年,这一年他与从法国归来的诗人戴望舒见面,并与现代派诗人杜衡合作,创办《今代文艺》,组织星火文艺社。1936年,纪弦与戴望舒、徐迟合作创办《新诗》,同年创办《诗志》,与《新诗》及诗人吴奔星在北平编辑的《小雅》相呼应,互登广告,成为当时南北鼎足而三的有影响的诗刊。他也成为戴望舒、卞之琳现代派旗下的中坚诗人。

抗战期间,纪弦留在了上海。这段在沦陷区的生活和创作经历,之后一直为外界所诟病,认为其与胡兰成过从甚密。后来纪弦在他的三卷本《纪弦回忆录》里也向外界披露了与胡兰成的这段交往。他说:“1942年秋,我曾去南京看过胡兰成。散文家胡兰成大我几岁,是个‘绍兴师爷’型的文人,大约是在1938年下半年至1939年上半年,我初到香港不久,由杜衡介绍和我相识的。当年他也住在西环,时常来看我们。”纪弦说:“他知道我很穷,家累又重,离港返沪,已身无分文了,于是使用适当方法,给我以经济上的支援,而且,尽可能地不使我丢面子。”但作家古远清在《纪弦在抗战时期的历史问题》中还是披露了纪弦在沦陷时期的一些与伪政权和日本人交往的证据,坚持认为他是有污点的作家。

当时在沦陷区的还有作家张爱玲。当时的张爱玲对纪弦的诗也有所评价,“路易斯最好的句子全是一样的洁净、凄清,用色吝惜,有如墨竹。眼界小,然而没有时间性、地方性,所以是世界的、永久的。”有趣的是,张爱玲和纪弦对1949年后的台湾文坛产生了重大影响。《台湾新文学史》作者、台湾政治大学教授陈芳明说:“现代派运动造就了1940年代的张爱玲与纪弦。这两位作家又在1950年代,直接冲击了台湾现代主义运动。”1948年纪弦由上海赴台湾。

台湾现代派的开创者

台湾现代派文学的发端以现代派诗的兴起为标志。1950年代一系列现代派诗社和诗刊的创办兴旺,为台湾现代派文学的发展开拓了道路。在这其中,纪弦是最重要的一分子。1953年2月1日,纪弦首先创办了《现代诗》季刊,并很快集聚了一批现代诗作者,这是台湾现代派文学发端的重要标志。1956年1月,由纪弦发起,方思、郑愁予、商禽、林亨泰等诗人参与筹备,在台北召开第一届现代诗人代表大会,正式宣告成立“现代派”,其骨干成员除上述诗人外,还有罗门、羊令野、辛郁、李莎、季江、叶泥、林冷、蓉子和曹阳等人。

作为从大陆来到台湾的诗人,纪弦在台湾延续了当年戴望舒的“现代派”的基本精神,他在《现代诗》第十三期高扬现代派旗帜,把这一诗刊作为“现代派诗人群共同杂志”,以“领导新诗再革命,推行新诗现代化”为文艺纲领,提出“现代派六大信条”,明确提出“新诗乃横的移植,而非纵的继承”的主张。所谓“现代派六大信条”,分别是“我们是有所扬弃并发扬光大地包含了自波特莱尔以降一切新兴诗派之精神与要素的现代派之一群;我们认为新诗乃是横的移植,而非纵的继承;诗的新大陆之探险,诗的处女地之开拓,新的内容之表现,新的形式之创造,新的工具之发现,新的手法之发明;知性之强调;追求诗的纯粹性;爱国。”

对于这段经历,纪弦后来回忆说,“我是现代主义者,我写现代诗。凡是写现代诗的人,必须是一个现代主义者。现代主义是我提倡的,我提倡的现代主义是新现代主义,为什么叫做新现代主义?我把英国、美国、法国的现代主义取其长,去其短,这是我的理论。中国诗人写的中国现代诗,必须具有中国的文化精神。因此新现代主义,又是中国的现代主义,就是把欧美的现代主义拿过来,在我的理论的体系里重新整治过,把中国文化精神加进去。”

纪弦的“现代派”所提出的“六大信条”,为台湾现代诗运动的狂飙突起奠定了理论基础。但他这一反传统和全盘西化的主张,一度招致各方面的批评和抗议。后来纪弦做过自省和修正,忏悔自己把新诗引向歧途,1959年他宣布退出“现代派”。《现代诗》也于1964年2月1日宣布停刊。对于停刊,纪弦后来在接受采访时给出的理由是缺钱。“一家人要生活,我不能把学校的薪水拿来,不养家,拿去办我的诗刊。”1949年起,纪弦一直在成功中学教书, “一家八九口都要我一个人养活。”

《现代诗》季刊十多年间出版四十五期。纪弦的学生,台湾著名作家尉天骢昨天对早报记者表示,纪弦对台湾文学最大的贡献就在于,把现代派诗歌带到了台湾,“他的《现代派》季刊非常自由,容纳各种风格、形式的诗作,甚至接受军中诗人的投稿,现代台湾的成名诗人,很多都是从这个诗刊出来的。” 台湾诗人商禽、洛夫、张默、痖弦,这些人都是从军队出来的,这批诗人差不多都是在他的影响之下起来的。“当初都是当小兵,从军队里出来给我投稿,东西写得好,我就用。”纪弦后来说。这是纪弦最自豪之处,“我想我也不必讳言,我是有功劳的,在文学史上我也不必客气,不要谦虚。”

纪弦晚期诗歌日益悖离他的现代主义理论,不少诗抒写了美好的理想在冷酷的现实面前化为泡影,表现“现代人”的精神创伤,特别注重渲染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的幻灭感和失落情绪。对大陆亲人、故土的怀恋,成为他作品的重要内容。

纪弦是诗人,用他的话说这是他的事业,而他在台湾的职业是教师,他长期在台湾知名的成功中学任教,一直到1974年退休。退休两年后,他就和太太一起前往美国加州定居。在美国期间,他和夫人长期住在老人公寓里,没有工作,没有职业,“我还是写诗,还是不停地写诗,我一生一世地写诗,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停过。写诗是我的事业,事业是终身的。职业可以退休,事业是不可退休的。”

标签:事业 退休 写诗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