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中的民族认同感
《余光中诗丛》出版,编著者接受本报采访,解读余光中:
日前,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余光中诗丛》在南大举行首发式。据介绍,余光中迄今写作发表诗歌共约1000首,《余光中诗丛》从中精选了200多首,依主题编成怀乡、怀古、风物、情爱四卷,各卷书名依次为《乡愁四韵》、《翠玉白菜》、《你是那虹》、《相思树下》。其中,《乡愁四韵》是迄今为止作者乡愁主题诗作的唯一选本,反映了作者早期三次赴美、久居台湾、客居香港以及后来不断赴大陆参访的怀乡经历与心情,贯穿了作者“凡我所在,即为中国”的强烈民族认同感。新书首发后记者连线采访到了余光中的老友,本丛书的编著者胡有清先生。
文、图/记者 吴波
亮点:插页照片由余光中提供
据出版方舒平先生介绍,余光中是大陆读者最熟悉的台湾诗人,也是近30年来两岸文化交流中的热门人物。他发表的诗歌作品约一千首,出版诗集十九种,大陆也有各种选本出版。《余光中诗丛》是余光中的好友胡有清教授在作者热情支持和帮助下,从其诗作中精选的200多首。
那么200多首的入选标准是什么呢?胡有清教授解释道:“ 现在诗丛所选的怀乡、怀古、风物、情爱四类,是余光中全部作品中数量最多、特色鲜明、影响最大同时又有一定内在联系的几个主题。这四类作品总量约有400余首,编选时考虑作品的代表性和各卷各辑的相对平衡等因素作了斟选,外国背景的怀古诗和风物诗未收入。”
为了帮助读者阅读,编者在原注之外又增加了一些注释,对一些背景性知识加以说明,有助于读者加深对作品与作者的认识。此外,书中插页所用照片大多由余光中先生提供,有的是首次面世。
交往:促成余光中返乡之旅
胡有清告诉记者:“我和余光中先生的来往始于2000年。他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出生于南京,除了抗战八年,他在南京生活了十二年,在这里读过小学、中学和大学,但都不是完整的,1948年离开南京去厦门,最后去了台湾。因为这一经历,他对南京有特殊的感情,常自称‘南京大萝卜’(这是南京人自我调侃的一种说法),把南京视为自己的故乡。两岸开放以后,他于1992年首先到了北京,后来又到了大陆其他一些地方,但一直没有机会回南京来。了解到这种情况,我促成了余先生时隔半个多世纪的返乡之旅,并全程陪同他在南京参访。之后,他多次来江苏参访,我们有多次接触。”
随后,胡有清产生了编选乡愁专题诗选的想法,得到了余先生的支持。他说:“在编选过程中,我进而产生了编选一套诗丛的想法。一是觉得余光中的诗歌创作中西兼容,在内容和形式上探索颇多,成果丰硕,在新诗史上有其地位和影响;二是因为他的乡愁情结在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中都有所表现。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形势下,余光中乡愁诗并不能等同于传统的游子思乡,其所蕴涵的国家民族认同是其中最重要的精神元素。”
近况:余光中仍创作活跃
谈及余光中的近况,胡有清教授告诉记者:“今年余光中已经85岁,身体还很健康,虽然已退休多年,但只要有时间,还坚持到学校工作,每周还给研究生上一门课;著述方面也时有新作问世,比如翻译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诗作,完成新书《济慈名著译述》,去年在台湾举行的首发活动上,他还与女儿合作朗诵济慈的作品;作为大陆读者熟悉的诗人作家,他一年总要到大陆参加几次文化活动,去年还到北大做了一个月的驻校诗人。”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