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一片宁静给“后申遗时代”里的哈尼梯田
“哈尼的寨子在哪里?在骏马一样的高山上;哈尼的寨子像什么?像马尾耷在大山下方。” 哈尼族的古歌《普祖代祖》曾这样唱道,它形象地写出哈尼族对人与自然相谐相适的重视。近日,中国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的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6月22日,第37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了我国申报的红河哈尼梯田项目。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认为,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保存和保护管理状况良好,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决定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成为我国第45处世界遗产地,同时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的世界遗产。
早在2000年10月,红河州委、州政府便决定将哈尼梯田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并开展相关工作。如今申遗成功,更多人关心的是,哈尼梯田在“后申遗时代”的保护与发展。
哈尼梯田的原住民、梯田、水系,本身就是一种自然循环体,是活态的文化景观遗产。申遗成功后,哈尼梯田的知名度会大大提高,必然会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然而,旅游业发展也许会带来种种问题,如何避免商业化对遗产地带来的冲击呢?
有人认为,哈尼梯田本身不具有旅游的功能,游客大量进入以后会对当地的生态、农业耕作系统、自然环境等造成影响。因此,当地的旅游模式应该以感知自然的体验式度假为主,而非传统人山人海的观光式旅游。
曾参与《红河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总体规划》制定工作的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王力军建议,应该搞低干预旅游:“梯田申遗成功后,会有大量游客进入到梯田周围的村落里,会造成村落的变化。农业是一个脆弱的生态体系,容易被现代旅游模式损害。低干预旅游,可以对游客顺序和不好的行为进行必要的控制。而搞低干预旅游,就要把梯田旅游工作的重点集中在乡镇,加强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使其生活方式与城市相似。”
“大家把目光集中在景观上,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难,消失的危险性更大,要加强对传承人的培养。”中国文物报社社长助理李学良强调,应以真实性为前提,设计好对文化遗产的介绍、解说,因为“这里的每一处丘田都充满故事”。
申遗成功并不意味着这一文化遗产保护的终结,恰恰是其开篇。利用申遗成功的契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方式的转变,提高梯田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应该成为哈尼梯田在“后申遗时代”的课题。
早在1997年就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云南丽江古城,在申遗成功后的十余年间,选择了一条“用保护世界遗产带动旅游业,以旅游发展反哺遗产保护”的发展模式。然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也造成丽江原住居民大量外迁、传统民族文化遭受冲击、生态环境发生改变等问题。原住民的大量外迁,是活态文化保护的最大挑战。哈尼可以有更合乎自然的开发模式,除了观赏梯田风光,领略哈尼民族风情外,应该让梯田留住农民,留住传统技术,留住使梯田文化体系得以世代传承的哈尼原住民,这才是哈尼梯田成功申遗的意义所在。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