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通知书为何走红
老人用毛笔写着通知书,每一笔都小心谨慎。
董国梁摄(人民视觉)
8位老人围坐一桌,饱蘸浓墨、屏息静气,在4500余份录取通知书上工整地写下学生的姓名、专业。这幅平实的画面,今夏感动了不少人,陕西师范大学的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也因此被赞为“最值得珍藏的录取通知书”。
据报道,这8位老者年纪最大的80岁,最小的也近六旬。他们不顾溽暑,义务参加,只想给学子们送上“开学初礼”。
看起来,这有点“逆历史潮流”:电脑一统天下,谁还会费力使用毛笔这样的古老书写工具?生活节奏飞快,谁又舍得花时间来下“慢功夫”?可陕西师大偏偏就这样做了,网友也买账,表示“多久都值得等待”。
为何?有人说得好,墨香与心香。
墨香勾起我们对“汉字文化”的怀念。“无纸化”时代,写字变成了打字,键盘替代了水笔,人们在各种输入法中自由切换,却越发频繁地提笔忘字。手写体渐行渐远,明信片上的寥寥数语,都恨不得交由电脑排版。千百年来被国人运用自如的手写艺术,在近一二十年间陷入窘境,传承断裂。
近年来,许多人不断呼吁重新拾起笔来,亲自体验撇捺之间的美感。教育部也鼓励书法进课堂,希望从小培养对传统书法艺术的兴趣。毕竟,汉字记录了数千年的中华文化,也被看做是衡量人格的标记:横平竖直写汉字,堂堂正正做真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毛笔通知书之所以广受关注,不正是公众对书法艺术的集体怀旧,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凝望吗?正如一位老人“写手”所言:“用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能让学生们在接触大学生活的第一步就感受到学校的校园文化和我们的传统文化,这样的事情值得我们坚持。”开学初礼、一纸墨香,传承着文化,也厚载着对未来的期望。
心香则体现在高校对学生的尊重和关怀上。通知书上,誊着工整的软笔小楷,带给考生的是一份与众不同的感动。有网友如是评价:白发苍苍对青春朝气,传统书写对现代通讯,大学的沉静对社会的浮华……见字如会面,毛笔通知书可以被看成是高校极好的形象宣传。而陕西师大的初次印象分,显然不会太低。
当然,小小通知书承载不了诸如大学精神等宏大的命题,无需过度解读、过分拔高。时代发展不可逆,我们不能期待今人抛开电脑重提毛笔。甚至,我们不会认为毛笔通知书就比北大清华的通知书更有含金量,因为那明显不合常理。但是,这些并不妨碍我们从横平竖直中体味到对传统的坚守,也不妨碍我们在方寸之笺上感觉到暖暖的关切。
大学宗旨是育人,而宗旨的体现并不在大楼间,而在细微处:在课堂上,在活动中,在字里行间,润物无声。正是这样的细微,让人启思大学的人文情怀与教育意义。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