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古风晋韵杏花岭 和谐宜居新城区

2013年06月28日 16:19
来源:中国文化报

群众文化艺术节

具有文化底蕴的片区新貌

具有文化底蕴的片区新貌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唱经楼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唱经楼

解放太原战斗遗址牛驼寨绿化景观

解放太原战斗遗址牛驼寨绿化景观

编者按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个具有竞争力和创新力的城市区域,不仅要抢占经济建设的制高点,也要抢占文化建设的制高点。近年来,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创宜居环境、建和谐城区”的目标,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坚持打基础、建阵地、搞活动、出精品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各项文化事业,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提升城区的历史感、生态性和文化味,在太原历史文化名城建设进程中更多地展现出杏花岭元素和符号,激发出发展的潜力和活力。

杏花岭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东北部,总面积170.2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32.2平方公里,农村面积138平方公里。辖2个乡、10个街道办事处,有38个行政村、108个社区。全区总人口63.4万,其中农业人口3万。近年来,杏花岭区不断挖掘文化潜力,大力优化生态环境,持续完善文化阵地,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各项文化事业均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

历史文化:彰显古风晋韵

杏花岭区这方土地,上古属冀州,周为并州,春秋归晋,战国属赵,秦为太原郡。宋太平兴国年间,建太原城。公元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三子朱棢受封晋王,就藩太原,修建晋王府。王府东面,就坡取势兴建花园,遍植杏树,每逢仲春香溢满城,故谓之“杏花岭”。时光荏苒,物换星移,1998年,太原市行政区域调整变革,这里成为一个新的城乡一体化城区。遥想当年晋王府纷繁似锦的杏花,便有了现在这个美丽而富有诗意的名字。

悠久的历史,积淀起杏花岭区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有汉代古刹普光寺,宋太原古城墙遗址拱极门,自北宋至今的山西政治枢纽督军府,始建于明代的城隍庙和唱经楼,以及太原天主教总堂等众多历史文物古建;有全省规模最大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太原解放纪念馆,徐向前、薄一波等老一辈革命家就读过的山西国民师范旧址,国内仅存的一处日寇战俘集中营——太原工程队旧址,以及保存完好的赵树理故居等一批红色文化基地;有东湖醋园、太原酒厂、山西机器局旧址和始建于清代的山西火柴厂等传统工业文化基地。

据统计,全区现有历史人文资源115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

生态文化:聚焦锦绣东山

东山,是山西省城太原的东大门。据史料记载,宋代以前的东山,植被茂密,森林众多,水源丰盛,土田良沃。宋朝至明朝前期,由于连年战争和砍伐,山林几乎损失殆尽,加上近几十年来采煤采矿、倾倒垃圾等原因,东山地区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劣。

2010年以来,杏花岭区在东山106平方公里的广袤区域打响了生态建设的攻坚战。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内,完成了四大片区的重点绿化,累计新造林7万余亩,提档绿化27200亩,种植各类苗木570万株,全区林木绿化率由23%提高到33%。东山生态环境实现了质的飞跃,杏花岭区也在太原建设“蓝天白云之城、青山绿水之城”的进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伴随生态环境改善而来的,是生态文化的快速崛起。由垃圾场变身而来的牛驼生态景观园、气势恢宏的曦岭滑雪场、满眼大片紫色薰衣草的婚纱摄影基地、群芳争艳的牡丹园、安静雅致的采薇庄园,以及星罗棋布的采摘园、农家乐……曾经满目疮痍的东山,已经成为市民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群众文化:呈现百花齐放

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是文化强区建设的基本任务。在文化惠民的理念下,杏花岭区已建立起区、街(乡)、社区(村)三级文化网络体系。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行,12个街(乡)均有综合文化站,108个社区、38个行政村均设有综合活动室、科技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等,农家书屋、村级文化活动场所覆盖率达到100%。包括“全国特色文化广场”饮马河公园在内的75个大型文化广场遍布全区,秧歌、腰鼓、戏剧、书法、摄影等251支各类文艺队伍活跃其中。

群众性文化活动是群众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形式。杏花岭区每年都坚持开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活动,全方位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文化汇演日、电影放映月、广场系列文化活动季等活动,特别是每两年举行一次的“群众文化艺术节”,通过新颖的内容、丰富的形式和精湛的艺术表现,为全区人民奉上一道又一道精神大餐,展现出该区文化事业百花齐放、与时俱进的喜人局面。

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为文化创新发展提供了丰厚沃土。该区杨家峪街道被文化部命名为首批“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通背猜拳”“西华门舞狮”“雪莲酥月饼”“岳桂花面塑”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余万字电视剧本《我的名字叫坚强》,小品《我的爸爸》,群口快板《建区十年铸辉煌》、《城乡清洁赞》,歌曲《我们的家园杏花岭》,少儿舞蹈《杏花朵朵》、《紫荆花开我们笑》等,都是大家百看不厌的文艺精品。舞蹈《喝彩奥运》获2008年中央电视台校园春晚金奖,舞蹈《夕照圪梁梁》在第六届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示中获金奖,舞蹈《远情》在华北五省市第四届舞蹈大赛中获一等奖。

秉承着古风晋韵,乘借着改革春风,杏花岭区正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进全区文化事业向更高层次迈进,在文化大区向文化强区的转变进程中做着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努力!

标签:宜居 古风 晋韵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