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常熟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成为新亮点

2013年06月26日 01:03
来源:中国文化报

虞文盛

近年来,江苏省常熟市委、市政府在坚持政府主导,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公益性文化单位服务效能的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兴办文化实体、资助文化项目、参与文化活动、提供文化产品等形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拓宽了常熟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基础,丰富了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成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一大亮点。

吸引社会力量资助公共文化产品生产

据统计,目前常熟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达到47.83万平方米,人均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0.32平方米。多层次、网络化、均衡分布的公共文化设施,为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展示文化才能、体现社会价值提供了优越的载体和发展空间。

为加快公共文化产品生产,常熟市委、市政府落实文化经济政策,引导、吸引企业家和社会有识之士资助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一是设立文化名人工作室集聚区。常熟市划拨区位良好、环境优雅的地段,设立文化名人工作室集聚区,并配备各种便利的服务条件,目前已成立了8个名人工作室。二是设立文化艺术人才奖励基金。2009年,市文广新局与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签订协议,接受后者捐赠的100万元建立常熟文化艺术人才奖励基金。该基金既面向社会各种文艺人才征集作品,也面向青年才俊定向提供支持;既聚焦优秀人才和团队打造文化艺术精品力作,也开展全国性的文艺作品评选活动。近年来,一大批优秀作品分别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群星奖等全国性奖项。

拓宽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的领域

近年来,常熟为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服务提供了更广的领域、搭建了更高的平台。

首先,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各类文化活动。常熟文化部门注重活动项目与各类企业的出资协办、冠名赞助、品牌推广等互动对接,每年各类文化活动吸引社会赞助资金100万元以上。2012年,常熟文化部门与市内企业全新推出农民工大舞台,不仅为全市的群众文艺舞台增添了异乡异地的风采,也为外来员工的文化生活提供了新的展示平台。

文化品牌是文化建设和传播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常熟依托特有的城市山水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吴文化独特优势,成功打造出一批具有鲜明江南特色、常熟特点,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文化品牌活动,常熟的山水文化、藏书文化、古琴艺术、书画艺术、民间民俗文化、评弹艺术等文化品牌已在苏州、江苏乃至全国形成影响力。这些品牌不仅充分展示了当代常熟文化艺术的雄厚实力,也成为各类社会力量冠名、赞助的重点对象。此外,从上世纪90年代起,常熟就结合全市各村镇实际,开展“一镇一品”“一镇多品”的农村特色文化建设,确定镇、村特色文化的定位,整合文化资源,并鼓励有条件的镇、村和社会力量建立特色文化场馆,创建特色文化基地,创办特色文化活动,评选特色文化团队、特色文化家庭和农村文化明星等。镇、村特色文化品牌就在基层百姓和村、镇企业家身边,有就近造福乡邻、惠及亲友的特点,是基层社会力量愿意付出、愿意作为的领域。目前,常熟镇、村利用自有资源和社会力量,已先后建成白茆山歌馆、徐市灯谜馆等10多家特色文化场馆,形成了沙家浜旅游节、白茆山歌艺术节等一批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

其次,引进社会力量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常熟举行的文化惠民村村行,每年组织相关文化单位送戏、送电影、送书、送展览、送讲座“五送”活动,受到农民群众的广泛好评。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文化实体。常熟在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不仅用足用好市镇两级公共财政的资金,而且鼓励集体、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文化设施建设,兴办文化实体,根据产业特色或个人爱好,建立了一批特色文化场馆。

另外,借助高校力量积极开展公共文化课题研究。这几年,常熟结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际,加强了公共文化服务制度设计研究,并注重借助、发挥常熟周边和辖区内各类高校科研能力。如联合上海大学,组织实施了以“城市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功能研究”为题的课题研究,对江南文化艺术中心内文化馆、大剧院和多功能厅等文化服务设施的功能布局、江南文化品牌打造等方面开展研究。

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和机制

近年来,常熟市委、市政府不断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和机制,有效整合全市文化资源,打破地域界限、部门界限,实现文化资源共建共享。

常熟各部门十分重视文化建设,联系自身工作实际,借助文化部门的设施、资源、人才,通过建基地、强队伍、抓演出,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市纪委、司法局、卫生局、妇联等部门建立的“碧水琴川”廉政文化教育馆、法制文化一条街、青少年科普馆、中医药博物馆等设施特色鲜明,向公众免费开放,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文化部门与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实行资源共享,组建各类民间文艺团队300多支。他们长期活跃在基层,扎根于群众,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如市文化馆与京剧票社、群芳艺术团等文艺社团常年合作,开设春兰戏曲大舞台,至今已完成演出1000场,观众近20万人次。

2012年,市图书馆与常熟理工学院图书馆发挥各自优势,开展校地合作,成立了三个中心:常熟科技文化信息咨询中心、常熟地方文献阅览研究中心、常熟公共图书流转服务中心。市图书馆“城乡阅读一卡通”与常熟理工学院图书馆读者借阅证互通使用,图书流转服务中心既为社会读者和常熟理工学院师生提供图书借阅服务,又承担市图书馆分馆以及基层服务点的图书配送工作。三个中心以校地互动方式,推进高校图书馆与地方图书馆资源建设、读者服务、文化传承、学术研究等互联互通。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