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的光影记忆
利建平和他心爱的木箱相机。
老 式照相馆
本报讯 (记者谢英君 通讯员刘苏东 摄影报道)作布景的风景画、装饰用的塑胶花,还有大大的木箱相机……这样的老式照相馆,你还有印象吗?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进步,这些传统照相馆越来越少。昨日在企石镇,当地最早一家照相馆的二代“掌门”利建平,向记者讲述流转半个多世纪的光影故事。
当年:
“彩色照片”靠画笔上色
年届五旬的利建平如今是一家名为“丽丽”照相馆的“掌门”,它的前身名叫“星星”照相馆,由利建平的父亲创办于1950年,是当地首家照相馆,历经半个多世纪后,当年的“最潮”变成了如今的“怀旧”。
“那时候都是黑白照片,想要彩色照片怎么办呢?很简单,拍出来之后,手工上色。”利建平笑说,当年要拍一张好看的照片是个“技术活”,而“手工上色”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应顾客要求,我在底片上用水彩和毛笔上色。”他说,虽然出来的色彩效果多少有点 “失真”,但那时顾客已经很满足了。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彩色胶片和冲洗技术普及,这种 “上色照”才被真正的彩色照取代。
火爆:
新酒店成热门“外景地”
“现在人们用手机随时拍照,可是在30多年前,人们要逢年过节才光顾照相馆。”利建平说,除了证件照外,儿童纪念照、结婚照、全家福都是当时的热门业务,逢年过节,等候拍照的顾客要排到一楼门口。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东莞经济开始腾飞,利建平的照相馆也迎来了“黄金时期”,他回忆一个有趣的细节:“那时候企石镇的宝石酒店刚开业,门前花卉、喷泉景观优美而成为镇内一处地标性建筑,许多顾客点名要以宝石酒店为背景拍摄生活照。我经常从早上8时一直忙到晚上8时,一天下来要拍掉十几卷菲林。”
木箱相机:
“取景框”比人脸大
一根快门线,捏一下就能拍照,这样的木箱相机,是许多70后、80后的回忆。利建平的照相馆里,木箱相机还在使用。
记者看到,他的木箱相机的主要部件由镜头箱和胶片室组成,通过轮盘支架调整升降,相机的镜头箱内置几个不同焦距的镜头,而“取景框”比人脸还大,打开防尘玻璃罩,里面有一个透镜供摄影师取景用。相机的“开关”是一条气压快门线,“捏”一下一头的橡胶装置就可拍照。
如今,这种老式照相馆已日渐式微,但利建平并不“遗憾”,也没有让自己的手艺“闲着”, 闲暇时会参加志愿服务。他表示,只要条件许可,会一直守护着照相馆里的光影岁月。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