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令人失望的纪录片《京剧》

2013年06月14日 09:48
来源:东方早报

央视八集纪录片《京剧》终于播完了。从观看预告片的时候开始,我就对《京剧》这部片子抱有期盼。但没想到,这部被吹成是继《舌尖上的中国》之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制作”却让我瞌睡连连。

八集《京剧》,排在每晚10点半首播,每集时长差不多一个小时,对于像我这样上了年纪的戏迷和年事更高的票友来说,实在是受罪。

回到片子的本身,说它是一部介绍京剧的纪录片,可究竟介绍了什么呢?不但沿袭电影《梅兰芳》的虚构历史,还说什么“伶人尸骨不能还乡”这样胡扯的话。而且,这样的“大制作”,我觉得不是在“力推”传统文化,而是在误导观众,你还真不如像拍电影一样请来孙红雷和黎明分饰齐如山和梅老板。

这部纪录片的导演蒋樾说,“很多历史无法还原”。实际上,无法还原的不是历史,而是曾经出过“角儿”的剧场,以及来不及“抢救”的关于老一辈艺术家的珍贵史料。如果说拍摄《京剧》旨在以“社会史角度”阐释国粹的承传流变和融会发展,你就更应该照着它走过的路,按图索骥,在尽可能寻找陈迹和地标的同时,有根有据如实坦陈它的兴衰。这才是拍一部纪录片应该有的基本态度。

京剧是我们这个国家很长一段时期里无论南北皆广为追捧的大众艺术。在今天,京剧被誉为高雅艺术,成了“阳春白雪”;但在过去,它委实是“下里巴人”都能看懂、都会欣赏、都可唱那么两句的通俗文艺。就算在八个“样板戏”占据全国舞台的岁月,京剧也并没有失去自己的魅力,反而被提升、提炼到了艺术“样板”的高度。可惜,这样一段绝不能忽略的歧路,在蒋樾导演之前的京剧纪录片《粉墨春秋》中有过如实的记录,怎么到了今天这部“回眸200年”的纪录片《京剧》里,却连一笔带过都没有?胡适说:我们看史迹的整理还轻,而看传说的经历却重。“还原历史”这四个字,是不能随便说出口的。

有专家指出,纪录片《京剧》硬伤有三:撰稿人对京剧整体认知出现偏颇;“大制作”的奢靡之风使得该片不接地气;史实不清,杂乱无章,虽然出发点为弘扬国粹,但显然忽视了纪实片的最大功能即真实性。我完全赞同专家的这个结论。

《京剧》中大而无当的空泛解说、虚拟飘忽的景象声影、戏剧院校学生也会笑掉牙的常识错讹。这样一部纪录片,还标榜要发扬传统文化,实在是让人失望。

上海 华恩序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