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竺可桢与陈寅恪的交谊往还

2013年06月09日 07:02
来源:信息时报

《竺可桢与陈寅恪  ——科学巨擘与史学大师的交往》  张荣明 著  漓江出版社  2013年4月

争议

16卷本的《竺可桢日记》的陆续整理出版,带来出人意表的新风。因竺可桢与陈寅恪为关系甚好的老同学,两人的过从在日记中多有记载,提供了某些鲜为人知的旧事陈迹与思想动向。而学者张荣明的《竺可桢与陈寅恪》一书,正是据此写成,详尽梳理了两位不同领域的大师的友谊与交往,而新观点的提出,难免引起争论与辩驳,却足以看出还原历史的困难,以及持续努力的必要。

竺可桢记载陈寅恪对华罗庚的看法,及是否向蒋介石建言成立科学青年团之事,是学者知人论世与处世态度的重要材料,也是引起极大争论的关节点。缘起是竺可桢于1957年至南方考察,并去中山大学看望陈寅恪时,记下陈之所言:“渠意颇不以华罗庚为然,说其过去曾建议蒋介石成立科学青年团,认其有创造能力,但其言论作风之味不佳云。”汉语指代词的模糊,在这里造成歧义,寥寥数语中出现三个“其”,分别指谁?后两个较好确认,是指华罗庚,但第一个“其”引起了讨论。张荣明分析,是陈寅恪当年晤面时向蒋介石建议成立科学青年团,并推荐华罗庚;而有研究者提出商榷,认为从文气的贯通来说,这三个“其”应都指华,且依陈寅恪不受“政治运动学”影响的性格,不会向蒋提什么建议。张荣明回应以史料的梳理,证明其时华并未受到蒋的接见,难以建言,且不能断定1940年之际的“陈寅恪的性格和遇事态度是消极的”。也就意味着,两种说法都是孤证推测,在没有新的证据之前,尚无法认定确定的答案。历史的难以复原如斯,其模糊性引发众多争论,不过其魅力似乎也在于此。

竺可桢是大科学家,陈寅恪为史学大师,以现在的思维定式,两者的学科完全在不同领域,兴趣点也应该是泾渭分明的。而事实上,两人晤面时,不仅谈到敦煌莫高窟的唐和吐蕃史料,而且还研讨“五星连珠”的天文学问题。时值壬寅年(1962年),“年初是立春(晦日),而岁逢摄提格,是宋以来第一次”,古来相传“日月合璧,五星连珠”,即出现日月食,金木水火土五星练成一线。在中国,天文异象与时局变动向来是被认为紧密相联的,也因此,两位大师难得的晤面会探讨起这样的问题。能够探讨,说明懂得,竺可桢和陈寅恪的博学可见一斑,且消泯了学科的生硬界线。要知道,陈寅恪当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曾列出其指导的学科范围,其中之一即年历学(古代闰朔日月食之类);而竺可桢的《论以岁差定四仲中星之年代》、《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等天文学史论文曾引起轰动,解决了此领域的难解问题。

竺可桢与陈寅恪的最后两次晤面,在1964、1966年,都围绕陈的几部著作滞迟出版的情况。自1950年《元白诗笺证稿》出版以后, 陈寅恪的新著《金明馆从稿》、《明清史稿》交付出版社,却始终未能印出。让人感叹在那个时代,如陈寅恪这样的大家也面临着出书难的困境,尚要托老友去询问。而其时,风雨欲来,没有人预料得到即将出版的著作将会再度搁置,直到1980年方面世,而两位大师业已先后辞世了。

回顾竺可桢与陈寅恪一生的交谊往还,令人感慨系之。当年复旦的同桌同学,之后走向不同的学术研究领域,且成为成就卓著的大家,可以看到民国时期通识教育的豁达及成绩。而即使一为科学巨擘,一为史学大师,于学问的兴趣上,却并未画地为牢,都有着广泛的研究,跨越古今,疏通文理,成一家之言。两位老友的交往有古风,谈学论世,重诺怀仁,君子之交,浓淡相宜。而今人想追摩如此的风度,大约只有向竺可桢与陈寅恪的著作中寻觅了。遆存磊

标签:陈寅 交谊 史学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