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青铜重器,礼玉之邦

2013年06月07日 14:49
来源:羊城晚报

獏尊

兔尊

兽形觥

文/羊城晚报记者 张演钦 通讯员 王小迎

图/羊城晚报记者 郑迅

“晋国遗珍——山西出土周代文物精华展”于6月5日至8月7日在广东省博物馆举行,展出山西出土的周代珍贵文物104组。

山西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晋”是山西的简称,此名来源于周代一个重要的诸侯国——晋国。西周初年,周成王之弟叔虞受封于唐,叔虞之子燮父改唐为晋,是为晋国之肇始。晋国从甸服偏侯起家,跻身春秋霸主,最后以三家分晋结束了六百余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晋国的兴衰,见证了那个纵横捭阖、逐鹿中原的大变革时代。

20世纪50年代以来,侯马晋国遗址、曲沃晋侯墓地、绛县横水墓地、太原赵卿墓地等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将晋文化越来越清晰地呈现于世人面前。展览分为“青铜重器”和“礼玉之邦”两个篇章。其中,中国最早的兔尊、精美绝伦的错金蟠兽纹铜豆、造型奇特的鸟盖人足盉、侯马晋国遗址出土的各类陶范、将联合攻战之盟誓记录在玉石片上的侯马盟书等精品,能够让人领略到晋国的春秋霸主风范。

1965年,山西侯马晋国遗址发现盟书5000余件,有文字可辨识的650余件,称为“侯马盟书”。盟誓辞文书写在玉石片上,大部为圭形,多用朱砂书写,少量为墨书。内容分为主盟人誓词、宗盟类、委质类、纳室类和诅咒类等。见证了春秋末期晋国赵鞅参与晋国内部由六卿内争至四卿并立的一场激烈政治斗争,正是这场政治斗争,拉开了作为标志战国时代开端的“三家分晋”这一重大事件的序幕。盟书为毛笔所写,笔锋清丽,书法犀利简率,提按有致,舒展而有韵律。“侯马盟书”是1949年以来中国考古发现的十大成果之一,也是山西博物院馆藏的十大国宝之一。

此次展出的兔尊也是国之重宝。兔作匍匐状,双目前视,两耳向后并拢,四腿蜷曲,腹部中空。兔身两侧饰三层依次凸起的圆形纹饰,由里向外依次是涡纹、四目相间的斜角雷纹和勾连雷纹。以兔作为尊的器形,在青铜器中尚属首见,在晋侯墓地的M8组(晋献侯夫妇)、M64组(晋穆侯夫妇)墓中均有数个铜兔尊作为礼器陪葬,且大小不一、形制有别,是为奇观。

此外,獏尊亦颇为引人注目。短颈,圆眼,圆形大耳,鼻稍长,短尖尾,四足粗壮,背部有盖,鸟形钮,通体饰鳞纹。生动可爱,属于倗国铜器。獏,哺乳类动物,像猪像熊又像大象,在距今100万年到1万年之间广泛生存于温暖潮湿的环境。目前在东南亚还存留它的近亲——马来獏。西周青铜獏尊在山西运城市绛县横水墓地发现,说明当时中国还有獏类生存。

一件兽形觥,颇有来头。它是一种盛酒器。方体,龙头盖,腹壁微曲。龙头张口露齿,唇上饰蛇纹,盖上饰龙纹和兽面纹,口沿以下饰花冠凤鸟、长冠凤鸟和弯角龙纹。觥体四壁和圈足分别饰内卷角大兽面和长冠凤鸟,均以雷纹填地。主体花纹之上又以阴线刻花,形成三层花,豪华富丽。这件觥出土于横水,属于倗国铜器。横水西周墓地共发掘墓葬191座,出土青铜器、玉器、陶器等各类文物2000余件。根据该墓出土青铜器上的铭文判断,墓主人为倗国国君倗伯夫妇。倗国,一个史籍失载的神秘古国,位于晋国西南,是西周中期的诸侯国之一,约春秋早期为晋所灭。在该墓地一号墓内首次发现了“荒帷”(即棺罩)。据专家考证,这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荒帷。2005年绛县横水西周墓地项目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2006年获得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奖”一等奖。

此次还展出了许多陶范。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制作主要采用陶范法铸造技术,以特定处理的泥质材料为铸型,浇注前需经过缓慢的阴干和烘焙,铸型接近陶质。制范技术有复合范和印模块范拼合、纹饰和铭文的刻制与翻印、泥芯支钉及芯撑应用、刮板制范与规范化制范等多项工艺,浑铸、分铸、铸接、铸焊等为陶范铸造技术的主要手段,又配之以精湛的青铜熔炼术。此次展出的陶范均出土于山西侯马铸铜遗址。该址是迄今国内发现规模最大、遗存最丰富的青铜时代铸铜遗址,充分反映出当时晋国青铜业的卓越成就和雄厚的经济实力。

张演钦、王小迎

标签:青铜 重器 考古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