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都市里的“易筋经”之道

2013年06月05日 10:14
来源:东方早报

见到严蔚冰时,他身穿一袭黑色对襟绸衫,腰间扎一根粗阔的红绸,或坐或站之间,腰间都挺拔异常,说话亦字正腔圆。

■ 专访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严蔚冰

摘星换斗势

摘星换斗势

倒拽九牛尾势

倒拽九牛尾势

青龙探爪势

青龙探爪势

打躬势  早报记者 高剑平 图

打躬势  早报记者 高剑平 图

严蔚冰现年62岁,说话却中气十足。自15岁开始,练易筋经对他来说已然是像刷牙洗脸一样再日常不过的生活内容。见到严蔚冰时,他身穿一袭黑色对襟绸衫,腰间扎一根粗阔的红绸,或坐或站之间,腰间都挺拔异常,说话亦字正腔圆。6月8日,在市民文化节“非物质文化遗产日”上,作为“古本易筋十二势”的代表性传人,严蔚冰将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为人们展示易筋十二势,也顺势阐释都市里的易筋经之道。

导引上的“里应外合”

易筋经相传在南北朝时期已被当成一种强健筋骨的方法,且在中国传承了1500年。将易筋经三个字拆开来理解便是:易,即改变;筋,为经筋(亦为人体十二经筋);经,则为路径、方法,亦即“经典”。“假如人是一栋建筑,筋骨就是建筑里的钢筋,建筑要牢固,钢筋结构一定要好,如此上下才能支撑扎根,横向才能连接牢固。”严蔚冰这样比喻,人体最容易入手调理的地方就是筋,人的运动系统,以及所有微小或复杂的动作都是靠筋来调节,筋就像传送带一样能起到运输和部署的作用。

从经筋入手,也是“中医导引医学”的核心内容。导引医学是中国古代传统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治未病的重要手段。《黄帝内经》即有关于导引的论述,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导引图》、张家山汉简出土的《引书》等现存中医药经典也是古代导引医学的重要典籍。

古语云: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导引是一种与针、灸、砭、毒药并列的古代中医技术。只是,针、灸、砭、毒药属外援疗法,患者都是遵照医嘱被动治病;导引则要求患者主动参与,比如,患者在吃药前应先针对性地导引胃经,让脾胃兴奋起来后再吃药,药性便容易引至病灶。“吃药打针是由外而内,导引则是由内而外。光是吃药打针,患者自己没有主动参与的话,就不能起到里应外合的作用。”

为方便理解,严蔚冰常向人引用战国名医扁鹊的典故。相传魏文侯曾问扁鹊,你们三兄弟谁的医术最精?扁鹊回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自己最差。魏文侯又问,为什么你最出名?扁鹊答曰,长兄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除了家里人,没人知道他能事先铲除病因;中兄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在本乡传递;而我治病则多是病情严重之时,外人见我放血、敷药、施针,便以为我医术高明。“扁鹊两位兄长擅长的就是‘未病’治疗。”严蔚冰说,中医学通常分未病治疗(预防)、治疗医学、康复措施三个部分,《易筋经》便是含了理论与方法,通过导引来治疗未病和养护生命的中医导引学典籍。

大道至简“易筋十二势”

古代易筋经的传承通常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流传开去,其传承脉络又细分为修行、医学、武术学几大类,因而现今的易筋经版本众多且各有所长。但不管《易筋经》如何增演变化,其核心始终都是“易筋十二势”,亦即韦驮献杵、摘星换斗、三盘落地等。这些招式名称听来都高深莫测,经严蔚冰演练一番,却又让人觉得质朴厚重,完全不似金庸武侠小说里描述的那样夸张,“大道至精至简。好东西都简单,凡是复杂的、人为的东西总有不实用之处。易筋经能让习练者做到常人不能做的事。”

严蔚冰自幼习武,15岁开始跟着上海拳师唐金元、朱鑫样等人习练易筋经。他自谦并未达至炉火纯青的地步,练功亦不算十分勤勉,“但练跟不练,人的身体、心理素质还是会有根本区别的。”他举了自己的例子。二十四五岁时,还在湖北黄石纺织机械厂任保卫科干事的严蔚冰曾被领导要求参加万米长跑,在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严蔚冰轻松跑完了全程。他的名声很快就传到厂里的武装部,恰逢武装部这时要举办一次泅渡长江的比赛,严蔚冰免不了要被拉入战局。他先是骑了十七公里自行车来到长江边,江北至江南游了个来回,上岸后湿衣服一脱,又骑了十七公里回到原住地。“就像铁人三项一样,我一点都没感觉疲劳。那时还没什么东西吃,整个人都很瘦。”严蔚冰认为,易筋经对他的身体状况起了关键作用。

习练易筋经之余,严蔚冰也爱研读和整理各种医学、佛教典籍,亦因此与国学家南怀瑾有过一段渊源。1995年,严蔚冰将《频伽大藏经》100册中相关的养生篇章整理出40万字的资料汇总成《佛教医方明》(未出版),转呈至南怀瑾审阅。2000年,严蔚冰应邀至香港与南怀瑾探讨该书体例,闲暇之余也聊起了易筋经,并将自己研习多年的“古本易筋十二势”演练了一番,南怀瑾提了句,“只有开头没有结尾不完整,应当还有一个收势”。自此,严蔚冰的十二势便多了个收势,有了更完整的体系。

2003年至今,严蔚冰的《达摩易筋经》一书先后在香港、台湾、上海出版,除了有关易筋经的各种理论和用药方法,严蔚冰集各家之长整理出来的“古本易筋十二势”便是重中之重。“这是我根据现代都市的人身体状况和生活节奏情况,总结出的一套更适合于现代人的导引方法。”严蔚冰说,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有十二条经脉,“古本易筋十二势”的每一势导引动作,便对应着人体的一条经脉。理顺人体的十二条经筋的过程,便是十二势导引效果之所在。十二势之间也有相互的依存关系,人们练这种功夫就像走楼梯一样,一步步走上去,便容易将身体内部各种不良症状一步步外现出来。

短时间松弛下来的方法

最初,严蔚冰只是将易筋经教给家人和朋友使用,后来在世界医学气功学会的推荐和国外养生机构的邀请下,严蔚冰才开始在东南亚等国教学。2009年,严蔚冰在电视上看到了一则有关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闻——有一位专业人士称“中国传统体育类项目一个都没有”。严蔚冰纳闷的同时也跃跃欲试,便填了表格去相关部门申请。同年,严蔚冰的“古本易筋十二势”便被列入上海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严蔚冰也被确认为这一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两年之后,严蔚冰和上海中医药界的多位专家发起成立了“上海传承导引医学研究所”,系统研究中医导引学之余,严蔚冰亦在虹口设教学基地,前后培养过三四百名社区易筋经科学健身辅导员。整套十二势练下来需40分钟时间,速度极缓极慢,学员用两天时间能学个大概。严蔚冰在教学上也一直强调:导引的目的不是图好看,而是要“抻筋拔骨”,使筋归槽,骨对缝,恢复经筋的活力。

初步训练之后,严蔚冰在其后的观察中便能发现每位学员身上五花八门的僵硬之处。学员“原形毕露”之后,严蔚冰会再教他们做针对性的放松练习。比如,人体内的十二条经脉每条都主管人2个小时(6条阴筋管晚上,6条阳筋管白天),如若一人天未黑便昏昏欲睡,便说明那人的阴筋较虚,就要勤练阴筋。严蔚冰解释,筋在人体内的走向是由脚趾一路走到腰部,再在肩背处分两路,一路至腋下,一路冲至头顶并延伸至眼皮底下。如何才能把筋舒展到位,要看每个人的领悟能力。

严蔚冰一直很相信易筋经在治未病上的效力。去年1月,有位上海学员因心脏早搏被医生警告需做心脏搭桥手术,却一直苦于没有时间。也恰是这时,他跟着严蔚冰练起了易筋经。严蔚冰要求这名学员至少要坚持到夏天,他一路认真练下来,持续到了冬季。这时,他做手术的时间也有了,去医院检查却发现心脏早搏已消除。“但在练习时,他并未抱着治疗心脏病的目的。”

严蔚冰强调:“易筋经表面上是在练筋骨,实质是在练精神。它教会人们的,其实是一种在最短时间内松弛下来的方法。”

◎ 备忘

上海在2006年开始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请事宜。2007年6月8日,上海市政府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上海一共有三批非遗名录项目(157个)及代表性传承人,每次名录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公布都不是同年,而是要隔年轮流进行;每次审批通过的名录项目和传承人数,也要视当年的项目申请总数、申请人数以及最终的评审结果而定。申请人要成为上海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首先要在区级基础上才能申报,还需符合几个标准:申请人本人在业内传承的谱系上要德高望重;申请人需掌握业内所有的手工技艺;申请人要有师承关系,如果没带徒弟,不做传授事务,便不能被认定为代表性传承人。另外,上海市非遗名录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要升级为国家级,都需由上海市文广局代为向文化部申请。早报记者 廖阳 整理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