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连州龙腹陂被初步认定珠江水系最早水利工程

2013年05月25日 07:01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曹菁

●建于东汉 两千年来仍发挥灌溉效益

●专家建议整合五古“通津”

本报清远讯 (记者曹菁 通讯员杨振林、黄世康)记者昨天从清远市文广新局获悉,应清远市政府邀请,省政府参事广东文化组和珠江文化研究会部分成员,日前深入到清远市及其清新、连州、连南、阳山等区县考察北江文化,位于连州龙口村的龙腹陂被专家们初步认为是珠江水系最早的水利工程。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山大学教授、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黄伟宗主持了这次考察,他提交的考察报告显示,在连州发现珠江水系最早的水利工程——龙口村的龙腹陂。

比都江堰早建 名声相差甚远

据专家考证,陂,即江河分水枢纽之俗称。据《广东水利志》载,龙腹陂乃东汉末年袁忠后代三兄弟所建。《连州志》载:“汉袁忠,高良(即今连州龙口、连南三江一带)人,辟龙腹陂灌田五千亩。后,民立广利庙祀之。”袁忠于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被汉献帝召为卫尉,从海南经两广途中去世,族人留在连州龙口村一带居住,开垦良田,故有修陂之举。

这项水利工程,虽然规模不如四川唐代李氏父子所建的都江堰,但所建年代早得多,而且主要用于农田灌溉,标志着岭南水利和农耕技术的新推进、新发展,具有重要历史意义。黄伟宗在实地考察后,颇为感慨和遗憾,他说,“这项工程迄今持续近两千年一直发挥效益,但在历史上默默无闻,知者寥寥,与名噪遐迩的都江堰如天隔地,实在可惜!对于连州这项具有悠久历史的开创性文化资源,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类似龙腹陂的水利工程遍布清远各地,这类水陂也成为北江的“通津”文化普遍而显著特色之一。最典型的体现,是20世纪60年代完成的连江(小北江)梯级水利工程,全江以11个枢纽船闸,分级贮水分水,并通船航运,是水陂的现代化。这是全国最早的现代水利工程,是北江“通津”文化的现代体现。

建议整合古洞等五古“通津”

黄伟宗指出, 清远全市均属珠江水系三大主干流之一的北江流域,而且大部地带都位于北江主干流之一的连江及其多条相通江河的交汇处,故作为水路要津之地者不胜枚举。针对清远北江文化发掘,他创造性地提出整合五古“通津”之说。如此地理位置造就的人文历史环境,自然当以水文化为基调,并以通津文化为主色。通津者,通畅水路中的渡口也。经济文化意义上之通津,乃经济文化交流通道中之枢纽。这种枢纽或亮点,都是可以作为文化板块而将同类文化元素进行整合打造,在总体上构成并实证了清远古代“通津”文化的形态与特点。

具体而言,主要有古洞、古城、古陂、古道、古关等五古“通津”,包括以英德牛栏洞为代表的古洞“通津”;以清新中宿居为代表的古城与凤凰“通津”;以连州龙腹陂为代表的古陂“通津”;以连州骑田岭南天门古道为代表的古道“通津”;以阳山关为代表的古关“通津”。

标签:珠江 连州 水系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