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黑土军魂:一段感人至深的历史

2013年05月23日 01:02
来源:中国文化报

——吉林省博物院东北抗日联军军史陈列展侧记

本报驻吉林记者 常雅维 通讯员 刘 辉

吉林省曾是日本侵华战争的重灾区,自去年12月开始,吉林省博物院、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推出“黑土军魂”——东北抗日联军军史陈列展,该展吸收了最新抗联学术研究成果,展出抗联时期文物1011件,再现了抗联时期一幅幅生动场景。到目前为止,现场观众留言达4500多条,陈列展官方微博粉丝已超13.5万人。

一个花瓶里承载的悲壮

在展区,一只绿色的玻璃花瓶吸引了许多参观者。记者了解到,这只花瓶背后有一段感人的抗战爱情故事。

花瓶的主人周建华是吉林省双阳县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周建华投身反满抗日斗争,受中共吉林特支委派组建第二交通站。交通站设在吉林市河南街富裕胡同4号,周建华化名为邓荣贵,一家人不仅照顾来往革命同志的吃住和工作,还为会议站岗放哨、印刷抗日宣传品、为上级组织收藏文件、为游击队筹集慰问品。当时的富裕胡同是党组织和抗日武装活动的重要联络点,中共满洲省委特派员杨靖宇、冯仲云等经常到这个交通站开展工作。

“这只花瓶曾隐藏过党的文件和抗日宣传品。”1964年,周建华的妻子闫庆莲将丈夫的遗物捐赠出来时回忆了这段革命经历。

1933年5月,由于叛徒出卖,交通站遭到破坏。周建华离开了妻子和未满周岁的孩子,走上武装抗日的道路,而闫庆莲遭受了残酷的毒刑,留下了重创。1938年,时任抗联第一军第三师政委的周建华在西征回师途中,为掩护部队转移而英勇牺牲。这个花瓶是这对革命夫妻的结婚纪念物,更是珍贵抗联文物,它真实记录了抗联的战斗、生活,凝聚了抗联精神的内涵。

缝纫机头背后的革命情怀

在一部缝纫机机头前,很多人驻足观看。这个机头虽然内件已经锈坏,黑漆大部分脱落,但外形完好,从商标上清晰可见的“SINGER”字样,可以知道这是上世纪20年代美国制造的“辛格”牌手摇脚踏两用缝纫机。这个机头是东北抗联第二军陈翰章部遗留下的一件珍贵文物。

在长达14年的东北抗日斗争岁月里,抗联第二军第五师师长陈翰章率部在吉林省安图、敦化两县交界的牛心山修建了密营,建立的被服厂用仅有的18台缝纫机,为抗联战士缝制军装、被褥等。1938年,由于叛徒告密,密营遭日伪军袭击焚毁。在当年抗联战士掩埋下来的遗物中,这部缝纫机头是唯一保留完整的物品。

除了组织密营和被服厂外,陈翰章还率部激战寒葱岭、火烧芦苇塘,一次又一次消灭日本的入侵部队。日军在多次追剿陈翰章不成之后,抓住了他的父亲和妻子,逼他们去找陈翰章劝降,如不归顺就杀其全家。经过多方周折,陈翰章的父亲和妻子终于找到抗联营地,将军沉默良久后眼中浸满了泪水,坚定地告诉父亲,他无法做人民的叛徒。

据一位抗联战士的后人回忆,镜泊湖地区有一首歌谣,至今还在老百姓间传颂:镜泊湖水清亮亮,一棵青松立湖旁,喝口湖水想起英雄汉,看见了青松忘不了将军陈翰章。一位观众在展览留言本上写道:“陈翰章的英雄情怀深深打动了我,这是真正的人间大爱。”

4500条观众留言中的感怀

在展出的1011件文物中,每件文物几乎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抗联战士穿的靰鞡鞋记录了抗联部队冒着零下30至40度的低温行军作战,与日本侵略者殊死搏斗,挑战人类生存极限的历史。此外,杨靖宇的饭桌、周保中的铁笔、汪雅臣的银挂件、少年营单刀等305件珍品尤为突出,深刻揭示了抗联精神的内涵。

吉林省博物院院长赵瑞军介绍,“黑土军魂”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李鸿文、霍燎原、王宜田等抗联史专家不仅为展览把关,还在现场进行抗联知识专题讲座;抗联老战士李敏、王明捐献了展品和资料;周保中的女儿、彭施鲁的儿子、柴世荣的孙子等抗联后代为展览提供了许多珍贵的资料和展品,李兆麟女儿张卓亚书写的《露营之歌》也成为展览的一个亮点。

前来参观的人们在一件件实物、一个个场景、一段段视频前,感受东北抗日联军浴血杀敌的军史,很多人情不自禁地写下了感受。长春市公安局的康先生在留言本上写道:“看完此展后,令人景仰与震撼,以此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弘扬传统,树我国魂。”观众付文珠对记者说:“我是沈阳人,到长春看望上大学的儿子,我在报纸上看到这个展览的信息,特意带儿子来受教育。”截至记者发稿,现场观众留言已达4500多条。

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研究,目前已成为全国特别是东北三省史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出版了《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等代表性著述近50部,这些论著为“黑土军魂”在主题提炼和内容安排上提供了重要的学术依据和基础素材。

标签:军魂 历史 黑土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