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能否从“十年去一次”变成“一年去十次”?
新华网上海5月18日专电题:博物馆:能否从“十年去一次”变成“一年去十次”?
新华社记者
5月18日是一年一度国际博物馆日,全国各大城市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已习惯在此时选择全部免费开放。事实上,进入“十二五”期间,我国国有博物馆、纪念馆等已陆续实施免费,每逢节假日一些免费博物馆门口排起长队,不过也有一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博物馆,或免费或收费,却门庭冷落车马稀。
一热一冷的对比,不禁引发思考和追问——以往一直被认为“缺钱”的博物馆,是否还缺些什么?能否让游客从“十年去一次”,变成“一年去十次”呢?
有些博物馆:缺钱、缺人、缺专业素养
在一个工作日的下午,记者走访武汉某家以近现代历史为主题的博物馆。馆内游客稀稀落落,工作人员以聊天打发时间。正在馆中闲逛的两名男子告诉记者,他们是从外地到武汉打工的,为了找洗手间顺便来逛逛这个挂着“免费”牌子的博物馆。
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武汉李庄古建筑博物馆在工作日也显得“有些寂寥”。工作人员称,要等周末时附近风景区的游客多起来,博物馆的客人才会多一些。
馆长李炳来告诉记者,馆内陈列的明清古建筑结构和装饰价值不菲,但毕竟没有公办博物馆“财大气粗”,民办博物馆的收支一般只能勉强打平,钱是“捉襟见肘”。
在上海,5年多前曾因场地租金高昂一度被迫关门的民办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近年来重获新生。依托新选址的“田子坊”社区和“日月光”商圈,博物馆虽坚持收费,但客流比以往有所增加。馆方坦言,除了钱的问题,展览和收藏的专业性也很重要。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要策展人俞力认为,无论免费还是收费,博物馆事业在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难免会出现展览陈列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客流冷热不均也属正常。有些博物馆“缺钱、缺人,缺专业素养”,是客观事实。
博物馆追求“小而美”为何有点难?
近年来随着中国人赴海外旅游数量激增,相当一部分国人对发达国家发达的博物馆事业印象深刻。比如在世界博览会的发源地英国,既有“大而全”的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也有“小而美”的古董博物馆、卡通博物馆、兽医博物馆等。
专家指出,目前在国内,一座博物馆既要追求“小而美”、又要追求大客流,实有难处。
竭力促成上海建设金融博物馆的上海金融业联合会秘书长郝相君告诉记者,他曾跟踪调研一处大型博物馆的前期筹备工作,结果惊讶地发现“从征地、动迁,到建筑设计、建构、装潢,再到布展、开馆,前后耗资居然高达数十亿元人民币”。
“如果每座博物馆的前期投入都是如此巨资,‘天价工程’只会劳民伤财,国家再补贴、再免门票,‘窟窿’只会越来越大,加上展品水准不够,很难吸引观众。”郝相君说,一定要因地制宜,用最合理的成本,做出最高品质的展览,决不把钱花在“盖楼”的面子工程上。
专家认为,除了个别博物馆因前期建设“大而无当”,造成资源浪费、人迹罕至,更多的现象是中小博物馆运营和推广能力不足,显得人气不旺。
武汉李庄古建筑博物馆馆长李炳来道出了小博物馆的“苦经”,平时的藏品维护、修缮,不含人员工资大约就要100多万元,“巨大的开销让博物馆很难顾及提升展览和收藏的品质”。
“除了收支管理问题,博物馆自身的专业要求,也面临挑战。”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馆长唐斯复透露,2011年,在国家文物部门的支持下,具有丰富经验的上海博物馆启动了对口帮扶民办琉璃艺术博物馆的计划。在帮扶过程中,发现早前琉璃博物馆对于古琉璃藏品的保管基础薄弱、未经专业定名评测、总账不够规范、保护环境欠妥等问题。后来这些问题得到了迅速改进。
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克伦分析,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些以文物收藏为主的民办博物馆,自身专业素养不强,只能称为“私人陈列室”或“私人仓库”,还有一些甚至是充斥赝品、名不副实,搅乱文博行业,很难长期吸引参观者。
提升博物馆品质“靠政策,更要靠文化”
多位专家指出,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正在从“盖房子”向提升博物馆品质的方向发展。可以肯定的是,鼓励多渠道、多资金来源筹办博物馆,在我国已是大势所趋。
如何提升博物馆的吸引力,让游客从“十年去一次”变成“一年去十次”?专家认为,还得多管齐下,不能单纯靠政策。
陈克伦认为,无论是国有博物馆,还是民办博物馆,其教化人心、陶冶青少年情操的宗旨不因异化为“追名逐利”的短期行为,这就需要国家注重培养更多严守职业道德、专业性强的博物馆人才。
长期关注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武汉大学教授傅才武认为,作为博物馆的管理者,更需要借助开放的契机,提高博物馆的运营能力,即使挂起了“免费”牌子,也不能坐等游客上门。
俞力认为,提升博物馆品质“靠政策,更要靠文化”,若能持续致力于改善社会人文环境,必将使中国博物馆事业再上新台阶。(记者许晓青、廖君、陈爱平、李伟采写)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