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魏野个展《狂想的永恒》北京宋庄树美术馆开幕

2013年05月17日 20:11
来源:艺术中国

《狂想的永恒》魏野个展开幕式现场

《狂想的永恒》魏野个展开幕式现场

2013年5月17日下午,魏野个展《狂想的永恒》在位于北京宋庄的树美术馆举办。这个以艺术家的同名作品“狂想的永恒”为主题的展览集中展现了魏野创作于近二十年的艺术作品。由绘画、雕塑、电影、图片、多媒体、音乐装置组成的展览以崭新而多元的形式呈现了艺术家对社会、自然及思想领域问题的深入探讨。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及艺术价值观念在一个个标志性的作品形象中得以生动彰显。本次展览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意大利四站巡展,树美术馆是本次巡展的第一站。

“这次展出的作品类型比较完整,从各个角度思考了一下,呈现出一个崭新的展览形式。”针对此次展览,魏野介绍道,“艺术展览一定要把观看展览的人集中起来,聚焦于艺术家提出的问题和阐述的问题,哪怕有一分钟去理解艺术家的作品,都是成功的。”本着这样的理念,魏野想尽各种办法和手段,力图使这次展览体现出其与众不同之处。“从2009年到现在的作品多一些。”在谈到对展出作品的选择时艺术家说到,“这次展览硬件作品就是油画、雕塑,别的都是附属的,就是想改变一下人们审美的疲劳和对视觉、对展览的传统认识。”

《狂想的永恒》魏野个展开幕式现场

《狂想的永恒》魏野个展开幕式现场

从上个世纪80年代,魏野便开始了对艺术的探索。“早期就是跟着美术思潮跑,85新潮之后就变成个性化了,自己思考自己的问题了。”作为90年代初圆明园画家村中的一员,魏野回顾了那个时候包括自己在内的圆明园艺术家的创作状态。“那时看不到西方美术史,也没有画册,连印刷品都很少,特别渴望看到。我们艺术笔记本里夹的都是剪下来的印刷品。谁要是有一本正经画册,他就是我们最好的朋友。”魏野笑着回忆道。显然,资料的匮乏并不能阻止大家对艺术的渴望。后来,当图片资料的搜集不再是问题的时候,“我们以十年的速度把西方美术史整个临摹了一遍。”在被这些西方艺术大师作品震撼的同时,艺术家们开始专注于对笔法、调色等绘画技巧问题的研究。在魏野看来,这个时期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作时期。“走向创作是在圆明园之后。95年开始,大家都逐渐有了创作意识。”魏野认为,很多艺术家都可以画的很好,关键是选择自己还是选择别人的问题,而聪明的艺术家通常是选择前者。“很多艺术家在追求独一无二的东西,但找不到,其实自己就是独一无二的。不是技巧上的独一无二,而是思想上的独一无二。找自己就可以。”

对于魏野来说,在圆明园画家村度过的岁月无疑是自己艺术生涯中最有意义的时期。“这一群人是职业化艺术家,职业化带动了人们纯精神领域的独立性。有了职业艺术家才有这个行业,有了这个行业才能产生产业化、商业化。我们那时意识不到艺术是产品,我们渴望的是自由,在艺术上、自身上渴望自由。”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心无旁骛、自由驰骋,这样的纯粹与本真是属于那个时代自由艺术家们的共同理想与追求,那段岁月也理应是珍藏在包括魏野在内的每一个圆明园艺术家心中最美好的回忆。

艺术家魏野回答记者提问

艺术家魏野回答记者提问

理性与抒情

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魏野将艺术创作的视角聚焦于社会问题。其系列作品“公司制度下的众生相”便是这类作品的代表。“表面上这个世界是有不同的国家构成的,每个国家有着不同的律法,但随着社会有政权为主体到经济为主体的衍变,真正支配人们日常行为的是公司制度。”事实上,也正是社会的大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魏野的艺术风格,从而成为其艺术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与很多接受过西方教育后归国的艺术家有所不同,笑言自己在三次出国计划均未果之后对出国产生了逆反心理的魏野在艺术创作上始终没有离开中国的土壤。在魏野看来,中国的纯物质文化背景对自己的影响尤为深刻,作为艺术家可以通过自己对物质的深刻认识来表现当今社会的这一特性。在这个意义上,艺术作品可以成为一种“庞大的证据”来见证这个时代,从而引发人们对这一现象的反思。

魏野作品《香蕉》

魏野作品《香蕉》

与社会问题形成对比的则是艺术家对自然的关注和表现。“社会问题比较理性,首先不能乱说,必须以公众的态度去理解它,很紧张,而且要不断地理性重复,非常痛苦、非常累。有时候就要回到艺术家本身的情感上来,所以我就抒情、放松一下,画一些类似风景的作品。”

尽管如此,魏野笔下的风景也并非是对自然的照搬。“不是照着画,而是我自己心里的风景、思想上的风景,捕捉到之后,表达一种印象,很放松。”这样一来,在魏野的创作中逐渐形成了理性与抒情两种性格迥然的作品风格。

现场作品

现场作品

不变中的万变

在魏野的作品中,某些特定的形象成为了其艺术创作的标志性符号。其中,向日葵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现代文明中的人类,为追求更舒适的物质生活,不惜破坏生态、违背自然规律,逐渐迷失本性。这个代表了人类本性及向上精神的向日葵,我从1994年开始就在画布上表现它。”在创作于1994年至1998年的“缺壤——变异的向日葵”系列中,魏野将向日葵置身于污染的环境中,表现其在营养不足的情况下苍白无助的状态及变异的形态。而在2000年至2004年的向日葵题材作品中,艺术家又将目光投入到人类的精神缺壤上。“人类的思想意识决定其行为准则,因此这一阶段表现的是向日葵在现实社会中的生存状态。”通过向日葵这一主体形象,魏野生动地指出了文明在给人类生活带来舒适和诸多方便的同时,也使原本简单而直接的生存方式因人为因素而变得纷繁复杂。

观众在观看现场作品

观众在观看现场作品

尽管物体的形象在魏野的作品中十分鲜明,而他所“表达的并不是物质、物体本身的问题,而是一个艺术家的认识问题。”魏野相信,艺术讨论到最后,所要表现的“还是灵魂和思想上的问题”。在其近几年的创作中,艺术家所关注的焦点开始从社会现实问题转移至更为形而上的思想领域问题,而作品的构成主体则是以香蕉和苹果的形象出现。在以不同形式分别对这二者的表现中,对于“想象力”的探讨成为此类作品中的核心。在魏野看来,“想象力会带动人们的思考,只有具备想象力才有创作。”此次个展取名为“狂想的永恒”,也正是体现了对这一主题的思考。“狂想能不能永恒是字面上的意义,我提出这个主题,把想象力变成一种形式来表达给别人看。我要把它推到一个极限,画一张不行,画两张、三张,我可能画一辈子,我一定要让大家知道,在想象力上是否有终点和极限。”在魏野最近创作的一幅作品中,牛顿、夏娃、乔布斯与艺术家本人头顶不同形态苹果的头像被并置于画面之中,他们分别代表了引力、魅力、创造力与想象力。“这些人都是有法则的,世界上成功的人物都掌握了几种力量的法则,他深知这种法则是什么,然后怎么样运用这种法则。这四个人的力量如果结合在一个人身上是不可想象的。”或许,正是因为有了无限的想象力,一切才皆有可能。

《狂想的永恒》魏野个展海报

《狂想的永恒》魏野个展海报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