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莫言对话“科学与文学”
在范曾的主持下,杨振宁和莫言就科学和文学展开跨界对话。
本报讯(记者张航)一位91岁,一位58岁;一位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一位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昨天下午,杨振宁与莫言在北京大学展开科学与文学的“巅峰对决”。在对话中,莫言说感觉自己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就成为了被众人研究的科学对象。他笑言如果还有来生自己一定会学物理、学天文,如果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一定高调。
这场对话昨天下午在北大英杰交流中心举行。下午4点15分,在掌声中莫言和杨振宁一起亮相。两人穿了几乎同样颜色的外套、衬衫,引得台下不少学生议论,“看,这就是诺贝尔奖的第一个共同点。”一名中文系的学生说。对话开始后,杨振宁回忆起1957年自己在斯德哥尔摩领诺奖时的情形。他说这次给莫言颁奖的瑞典国王是当时给他颁奖的老国王儿子的孙子,“他当时也参加了诺奖的宴会,只有10岁左右,这也许可以算做一种机缘。”他说自己和莫言走了全然不同的道路,一个是大学教授的儿子,一个是农民的儿子,最终却都到达了斯德哥尔摩。
在探讨文学与科学的关系时,杨振宁认为文学与科学都是息息相关的,都是人类了解自己的过程,科学是猜想,文学是幻想。莫言认为,与科学一样,文学也需要建立在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如果让爱迪生突然来到现在这个社会,面对手机这些先进的工具,他也一定会觉得不可思议。”
对话中,杨振宁突然绕开主持者——著名书画家范曾,直接提问莫言:“我当时在领奖时的心情,和美国物理学家的感受完全不同,你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感受?”对此,莫言说自己的感受和任何人都不一样,他说自己过去每年都会被牵入关于诺贝尔奖的话题,尤其是临近开奖的时候,会有各种人联系自己谈观点,“后来得了奖,感觉自己这个得奖者已经成了被众人研究的科学对象,像被放在聚光灯下做手术,被人说这个器官有问题,那个器官又不太对。”
对于有人问莫言为何获奖低调,莫言说:“如果我得的是诺贝尔物理学奖我一定非常高调。但对于文学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觉得好,有人却觉得这是什么玩意,如果有来生我一定去研究物理学,研究天文学。”
临近对话结束,另一位主持人撒贝宁请杨振宁和莫言送给现场的年轻人一份精神礼物,杨振宁给出了“自强不息”,莫言则说了“青春万岁”。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