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逝者】陆学艺

2013年05月14日 10:42
来源:东方早报

陆学艺  1933.8-2013.5.13   生于江苏无锡

陆学艺  1933.8-2013.5.13   生于江苏无锡

5月13日上午9时08分,社会学家、农村问题专家、中国社会学会原会长陆学艺教授因长期严重高血压和心脏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5月11日,陆学艺还出现在北京搜狐媒体大厦,参加《吴敬琏文集》首发座谈会,并在会上作了长篇发言,内容依然与中国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改革有关。当时的陆学艺还很健谈,在会上他说:“中国的社会科学太落后了比别的国家,很多问题是社会科学问题,顶层设计问题。昨天跟新来的郭部长讨论户籍改革,讨论了半天也没有拿出大的意见。户籍要改,大家都知道要改,但是怎么改,我们就在那儿讨论。编译出版社能出版这个文集是好事,推动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得到承认。”这次座谈会成了陆学艺最后一次公开露面,谁也没有想到,仅过2天,5月13日上午,陆学艺就在医院离开人世。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曹锦清是昨天中午得到陆学艺过世的消息,“我女儿在他那里做博士后,中午她打电话通知了我这个消息。她在医院见了陆老最后一面。”曹锦清昨天说,“前几天,陆学艺的秘书还打电话给我说,今年是陆老八十大寿,几个弟子想给他办一下,还要开一个学术研讨会,他们还想出个集子送给他,内容就是大家写写陆学艺。”

1933年8月,陆学艺出生于江苏无锡,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同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当研究生,主攻中国哲学。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2002年,他主编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把社会群体划分为十大阶层,一度成为研究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参考,但在当时也引起了很大争议。

2012年,陆学艺教授还在江苏吴江获得了首届“费孝通学术成就奖”,评委会认为,陆学艺在改革开放初期对家庭承包制实践的研究,在1980年代中期对农村形势的判断,显示了他的学术勇气和社会担当,对社会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先后组织了“中国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和“中国百村调查”等大型调查活动,开创并长期组织社会形势年度报告的研究与编写。他对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流动的研究、对社会建设和社会改革的研究,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反响,对于推动中国社会学的发展,扩大社会学在中国的影响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一名“三农问题”专家,陆学艺提出了许多解决“三农问题”的改革方案和对策,较早地指出“计划为体、市场为用”的体制在中国农村行不通,应走出“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困境,并认为中国农村必须要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其他一些初步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改革”,其学术思想在实践和理论层面对中国农村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陆学艺在2008年出版的《三农论》中,对中国的农业和农村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批评和建议,在书中他提出现在的农业形势非常严峻,最主要方面是“农民生产没有活力”。在这里他不认同这样一种观点——包产到户的潜力已经挖尽。早在1980年代,陆学艺以学者身份大力为包产到户辩护并提供调研和理论基础。

1978-1980年,陆学艺通过对安徽、甘肃包产到户试点的调查,撰文为在全国推行包产到户鼓与呼。1979年,陆学艺在江苏、安徽等省搞农村调查,时任安徽省农委秘书长刘家瑞、省政研室的卢家丰等给他介绍了凤阳“大包干(到组)”的情况。陆学艺后来写了《包产到户问题应当重新研究》,其中论证了“包产到户不是分田单干”,“包产到户是搞社会主义,不是搞资本主义”,是关于包产到户问题的最早的文章。陆学艺曾说:“包产到户作为中国改革的开端,在各方面都开了一个好头。”

1982年,陆学艺又提出,农村单靠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单兵突进远远不够,必须进行县级体制综合改革,并亲率课题组到山东陵县蹲点三年,兼任县委副书记,研究农村改革发展问题。曹锦清说,从1980年代至今,陆学艺一直是国内“三农问题”最重要的学者。他非常注重实践取向和政策取向,认为光谈理论不行,强调学者最好去基层挂职锻炼。“他说在山东陵县三年使得他一生学术受用。”曹锦清说。

到了1980年代末,陆学艺的研究从三农又加上了中国社会结构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在1998年秋接受研究中国社会结构的任务,当时陆学艺任所长,主持了这项工作。陆学艺和他的团队在全国十个县市、十二个省市做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写了两个报告:一是2002年初发表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说中国现在已经有十个社会阶层。二是2004年7月出版的《当代中国社会流动》一书。第一本书认为现在已经不是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已经分化为十个阶层,第二本书内容主要是讲这十个阶层是如何由原来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演变而来,而且将往哪里变,以及将来阶层结构发展变化的前景等。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社会学界第一次对阶层关系的变动和新阶层的形成,做比较完整的表述,《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现在已经成为研究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参考。

“工人排哪里?农民往哪里排?陆学艺这样一排,就和官方意识形态相矛盾了。我记得当时全国总工会开会的时候,点到了这本书和陆学艺,有人对这本书提出异议,认为把工人阶级和农民贬到底层去了。在当时算是政治不正确。”曹锦清回忆说,“当时他也受到一定压力。虽然这个课题是整个中国社科院的课题,但当时陆老就把所有政治责任摊到自己身上。那时候,我正好在北京,我陪他一起去见了汪道涵先生。我记得汪老大概的意思是说,‘这是帮我们共产党的忙,我们既然提出有新的阶层,但不知道有哪些阶层,是由什么原因引起了阶层变动。进行如此详细、广泛的调研,这是重要的学术贡献,与政治无关。’”

在陆学艺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做中国社会阶层分析的研究,但大部分的路数与陆学艺相似,基本上就是按照马克斯·韦伯的做法,按照几个变量——权力、财富、声望来做研究,按照这些变量的权重不同,对中国阶层进行分析。“现在,阶层分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是无需争议的问题了。”曹锦清说,在对中国社会阶层做了分层之后,更重要的问题是,阶层间的关系是什么?比如劳资关系,中间阶层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权力阶层的问题等,这正是陆学艺这些年的思考方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