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从古代神话,到现代阅读

2013年05月08日 04:30
来源:成都晚报

刘勤,一位四川师范大学80后大学老师。备考博士时,她仅用15天时间复习,便顺利被四川大学古代文学专业录取。她参加过多次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所提交的会议论文因论据翔实、观点新颖,引起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著名讲座式栏目《百家讲坛》邀请她录制节目,被她婉言谢绝。

旁人称她年轻有为,才高八斗,她却说,成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她平常读书一点一滴积累而来,仅仅靠小聪明对待学术研究是远远不够的。

不为人知的中国神话

刘勤的博士论文《女神论》,洋洋洒洒30万字。论文答辩时,川大古代文学专业特意邀请台湾地区神学专业导师来川参加她的答辩。她告诉记者,在中国,神话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儒家经典有记载:子不语:怪、力、乱、神。崇尚儒家思想的中国人,在无神论的影响下,往往将神话与迷信联系在一起。于是,被人们熟知的中国神话仅仅是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寥寥几则,并常常作为儿童读物传播。相比之下,希腊、北欧神话则有较为完整的结构系统,并以《荷马史诗》《神谱》《埃达》等经典保存下来,广为传颂。

为何中国的神话常常被人们认为是迷信?刘勤解释,原因在于人们并不了解神话。在信息爆炸时代,大多数人来不及甄别信息真伪,更不愿去考证信息是否可信。因此对于形式有些类似的神话和迷信,便将其混为一谈。

在刘勤看来,迷信更多的是带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以杂乱的“仪式”装神弄鬼。而神话却是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人们力图对世界做出尽可能客观的解释(尽管今天看起来并不客观)。“人们有专一的信仰,用严肃庄重的态度去膜拜。这种膜拜已经成为其信念的支撑,也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和坑蒙拐骗是两回事。”

读书明是非

每学期的第一堂课,刘勤一定会讲到读书的重要性,她说:“学生都很聪明,只有傻瓜才不愿意学,但人的一生不会时刻清醒。重要的是,迷茫之后,一定要将荒废的时间补上。”闲暇时光,刘勤常常去三圣乡看书,或者外出采风。“只要有书,一个人的时光也能很充实。而书更大的作用,在于让人明辨是非。”

关于这点,她记忆深刻的是在她上学时,有关“大禹治水”的神话,课本都无一例外地写道,大禹是用耒耜以疏导的方式治水,最终成功。若干年以后,她在《三海经》中读到一则材料,却明明白白地记载,大禹用填堵的方式成功治水。“大禹的父亲鲧,因为盗取息壤治水被天帝处死。鲧是失败的,而鼎鼎有名的英雄禹,怎能采用失败者的治水方式呢?是历史把先进的思想附加在他身上,从而出现了不同版本的故事。”书读得多了,她便明白如何甄别信息,正史、权威的出版社、专业的作者等等,都能够为信息把关。

谈到读书与女人,她笑着说,以色事人,不能长久。生活很长,需要不断用知识补充,而女性的生活又常常与家庭联系,并没有更多精力外出进行人际交流,思路容易闭塞。“不经常阅读的女人,如同不经常浇水的花朵,会渐渐枯萎。”作为两岁女儿的母亲,刘勤常常将中国的神话讲给女儿听,与孩子共同成长。书香成都记者 杨晓蓓

标签:阅读 神话 学生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