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学者探讨"微阅读时代" 解玺璋呼吁读有分量的书

2013年04月23日 23: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刘欢

中新网北京4月23日电(刘欢)文化学者解玺璋23日在北京表示,当代人应该多读那些有分量、有质量的书,动辄提倡微阅读、轻阅读、浅阅读,是放弃或逃避读书人的社会责任、历史责任的一种托辞。

23日下午,“世界图书和版权日京版集团第11届讲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讲坛以“微时代的阅读”为主题,邀请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敬泽,著名作家作者叶广芩,文化学者解玺璋,资深媒体人肖国良,中央编译出版社总编辑刘明清等嘉宾,共同探讨微阅读时代的生活方式。

为什么读书?

每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世界各地都会掀起一阵有关阅读的讨论热潮。其中,“为什么读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有人说,我们已经到了一个娱乐当道的时代。各种娱乐节目、电影电视剧、好玩儿的游戏层出不穷,我们哪儿有时间阅读?何况,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只要能当官,一切都来了。再加上微博、微信、微小说等新事物的涌现,逐渐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方式。读书,与现代人渐行渐远。

中央编译出版社总编辑刘明清提到,人读不读书,可以从脸上看出来。大自然的雾霾刮风就可以消除,若是人心灵中有雾霾,得用读书来驱逐。

在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敬泽看来,微阅读的盛行没什么可以痛心疾首的。然而,如果想对世界形成一个比较深入的、尽可能可靠的认知,可能需要付出比“微”多一点点的努力。“当读进一本书的时候,可以让人不那么俗,让人有一点点根。”

作家叶广岑谈到自己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光,不仅心驰神往:那是在落雪的夜晚,躺在被窝里,在昏黄的灯光下,读一本非常心仪的书,物我两忘。她呼吁读者保留一个睡前阅读的习惯,哪怕是短暂的半个小时。“不读书,就不知道敬畏,就不知道感恩。”

 读什么书?

树立了读书的观念,接下来要解决的是读什么书的问题。中国每年出版的书接近40万,不少图书存在过度包装、过度营销的问题,读者找一本好书越来越难。刘明清认为,可以看一些资深书评人或者作家推荐的书。“专业人士值得信赖。”

“书本身也是有分量的。”文化学者解玺璋主张读那些有分量、有质量的书,而不是那些轻飘飘的、软绵绵的、放到嘴里就化的书。解玺璋认为,现在动辄提倡微阅读、轻阅读、浅阅读,是放弃或逃避读书人的社会责任、历史责任的一种托辞。

“有力量的阅读”是解玺璋认可的一种说法。表现为对内能够完善自己的人格,对外能够推进社会的进步。“读书人要讲抱负,有志向,不把自己混同于普通老百姓”,他说,“好的读书习惯首先不是为饭碗,也不是为满足个人的小趣味,而是要通古今、达中外。”

刘明清同样不赞成把读书功利化或者工具化。他认为,读书对人们又现实的、长远的好处。“如果抱着功利化、工具化的目的去读书,我们会发现大量的书也实际上没有什么用处。恰恰是那些看似无用的书,才能让我们享用一辈子。”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