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当西方油画"触碰"敦煌壁画:更能表现独特韵律美

2013年04月22日 10: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兰州4月22日电 题:当西方油画“触碰”敦煌壁画

中新社记者 冯志军 信江

四月午后的阳光逐渐有了夏日的浓烈,在敦煌城里一个僻静的院落里,郁郁葱葱的草木间盛开着花朵,院落里传来断断续续的几声狗吠,恍然有种世外桃源的静谧。

在靠近院角的一间宽大画室里,50岁的“老画家”高山站在一幅接近完成的油画前,时而抱臂思考,时而挥笔完善。画笔与画板每一次接触,都有富有节奏的唰唰声。屋子四壁挂满了内容各异的油画作品,其中由敦煌石窟壁画中“搬”出来的几幅围绕菩萨、佛像的画作最为引人注目。

“用西方油画手法表现敦煌壁画,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原始壁画只能给提供服装、动作等方面的参考,无法‘生拉硬套’,都得重新组织。”在与中新社记者谈及面前一幅幅融入浓厚“敦煌元素”的创作时,高山流露出创作过程中的艰辛。他说,油画中的佛像神态、服装等细节,要全凭想象去推敲。

高山介绍,油画不仅要对于神像的神态、结构、造型等进行解剖,还要把体积、色彩,都表现在画面上。“这很困难,比画现实中的人物还难。”他说,现实中的人物,只要有模特,有照片,就可以画出来。但敦煌壁画里的神像是平面的,基本上不讲究空间和体积,因此没有一个参照实物。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怀着对敦煌的神秘向往,高山与当时刚刚毕业的不少美术专业大学生一道奔向这里,开始在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从事敦煌壁画临摹。

“三十年前,时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的段文杰先生鼓励年轻人‘不要一味临摹,而要吸收一些敦煌艺术精神,然后能有自己的创作’。”高山说,段老当时除了教授年轻人临摹技艺外,希望这批人能形成“敦煌画派”。

“此后,我们这批‘临摹人’便开始寻找怎么样把敦煌的东西融入创作中。”高山说,这些临摹壁画的人中有画油画的,也有画国画的,大家都想在自己画作里加上敦煌壁画的元素,但始终找不到能够自然结合的完美契合点,直至如今,这种尝试始终是断断续续地进行着。

为了更好地进行油画创作,高山在1999年停止了敦煌壁画临摹工作,开始了自己的“艺术性临摹”。他称,这主要是面对市场,将敦煌壁画的美感推向社会,让更多人了解。

“如果没有十多年临摹壁画的经历,自己对佛教艺术是完全不了解的。不得不承认,这对我往后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素材。”在高山看来,敦煌这个地方,比起内地,它更适合画油画。

高山说,如果是工笔画或者国画,便能够直接把敦煌壁画“搬”过来,但是那种东西是平面的,视觉美感有限。油画不同,它离不开空间、体积、色彩和厚重感,更能表现敦煌的韵律和美感。

记者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将敦煌元素融入创作,已经过了几代人半个多世纪摸索。早在上世纪50年代,敦煌研究院的老一辈们就曾进行过尝试。高山说,那个年代,出现过一批用工笔画的形式作品,照搬敦煌壁画的构图,但没有成功。

2012年3月,由甘肃官方发起的一项以敦煌朝圣、佛教东渐和丝绸之路甘肃少数民族聚集地采风为内容,整理、挖掘和打造“敦煌画派”的工程在兰州启动。这一艺术流派的多名艺术家将用5年时间从敦煌千年壁画中寻觅创作素材。

标签:敦煌 油画 壁画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