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浏阳民办博物馆欲捐出文物

2013年04月22日 07:35
来源:湖南日报

本报记者 李国斌 通讯员 戴海文 周明

4月17日,浏阳市小河乡田心村的范日葵,拨通了湖南省革命军事博物馆筹建办的电话,希望捐赠自己多年来珍藏的一些文物。

由他创办的浏阳小河乡红军革命历史博物馆,有部分文物出现损毁、虫蛀等现象,近段时间他一直寝食难安。经过再三考虑,他决定捐出馆中的大多数文物,让它们得到更好的保护。

搜集千余件革命文物和资料

浏阳曾是中国工农红军的后方根据地,红色革命遗迹比比皆是。近些年来,小河乡畜牧站的职工范日葵,一直坚持做一件事:搜集红军在当地的革命历史资料和文物。

“我爷爷是老红军,父亲参加了淮海战役、抗美援朝。”作为红军后代,范日葵始终不忘先辈艰苦奋斗的历史。2007年,在浏阳市相关部门和范氏族人的支持下,他在红军后方医院旧址范氏宗祠内,建成湖南浏阳小河乡红军革命历史博物馆。为此,他花光10万多元积蓄,还欠下了10多万元债务。

截至目前,他搜集到的历史资料及文物有1000多件。当年红军驻扎在小河乡时向村民打的借条、用过的纸币、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时红军使用的铜军号、红军医院的药用工具、打草鞋的工具……博物馆里展示的每一件文物,范日葵都如数家珍。

被感动乡亲捐出红军铜军号

在四处搜集文物的同时,范日葵还花费大量精力搜集浏阳籍烈士的名单。由于浏阳档案馆的资料有限,他自费5万多元,远赴广东、北京等6省市,寻找浏阳籍烈士。不少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得知后,热情帮他查询浏阳籍烈士档案。4年时间里,他共搜集到2万多名浏阳籍烈士的名单。

范日葵贴钱建博物馆在当地传开后,不少村民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将家里的文物无偿捐出。田心村村民罗鸿辉的祖父罗厚吾曾经是一名赤卫队员,秋收起义时被编入红三军团,成为红军的一名司号兵。罗鸿辉说,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时,毛主席在里仁学校发表演讲,就是祖父吹响的集合号。

后来罗厚吾受伤,回家养伤时将伴随多年的军号也带回来了。遗憾的是他最终没痊愈,没能带着军号重返战场。病逝前,罗厚吾交代家人要好好保管军号,作为罗家的传家宝。得知范日葵在搜集红军文物时,罗鸿辉慷慨地把祖父留下的军号拿了出来,“放在博物馆里比自己留着更有意义,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红军的历史。”

保管成难题,欲捐出大部分文物

走进博物馆,与红军有关的资料图片和实物,让人顿时回到那烽火连天的岁月。然而,如何妥善保管这些“宝贝”,让范日葵犯难。

记者看到,陈列柜里红军当年打的借条和使用的纸币,因年代久远已经泛黄破损;当年进白区为红军买药买盐的儿童团成员照片,因缺乏防潮保护,有的已经褪色甚至模糊;红军领导人睡过的床,出现了虫蛀问题,蚊帐上布满灰尘。对于破损的文物,范日葵不知道如何保护和修缮,只好维持现状。

在已经褪色模糊的儿童团成员照片中,小河乡93岁的黄宏宾和97岁的孙立身找到了当年的自己。看着损坏的照片,他们深感惋惜,呼吁有关部门给予博物馆帮助。孙立身指着照片说:“我当时还帮彭德怀擦过枪,因为没有文化,红军转移时没跟部队走。”

博物馆开馆后,附近村民纷纷入馆参观,缅怀那段红色的历史,范日葵颇感欣慰。“因为家里欠债较多,我决定捐出博物馆的大部分文物,让其得到更好的保管。”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