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最后,我选了一首能感动自己的歌

2013年04月16日 10:22
来源:东方早报

《我是歌手》第一季上周末结束,台湾歌手林志炫屈居第二。但是胜负显然一点都不影响人们对他突然之间铺天盖地的关注。

林志炫昨日在沪接受采访谈及《我是歌手》决赛

林志炫是个对音乐痴迷的人,谈起音乐就两眼放光。  早报记者 高征 图

林志炫是个对音乐痴迷的人,谈起音乐就两眼放光。  早报记者 高征 图

《我是歌手》第一季上周末结束,台湾歌手林志炫屈居第二。但是胜负显然一点都不影响人们对他突然之间铺天盖地的关注。

上周六,自嘲常常推掉赚钱机会让经纪公司“笑着流泪”的林志炫来到了上海,参加商业演出。昨天,他接受媒体采访,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滔滔不绝地讲了出来。面对很长一段时间的沉寂,这个好脾气的歌手说自己的团队就像在山脚默默种植有机蔬菜,现在的状态则像突然被山顶的人发现了优质田地。至于下一步,他说会用《我是歌手》的庞大乐队编制为标准筹备演唱会,慢慢还清录节目三个月欠下的演出债,但前提是“不要太累,因为我毕竟47岁了”,“如果辜负了谁或者做得不够好,请多包涵。”

唱法没有新老只有好坏

对于70后80后来说,林志炫的名字并不陌生,从“优客李林”时期到他一个人单飞,即便你不是他的歌迷,但对他的歌声也唯有称赞“好听”。1999年《单身情歌》发行后,大街小巷都是这首歌。而他的其他代表作《蒙娜丽莎的眼泪》、《离人》等至今仍常常在电台播放。林志炫一直是纯净低调的歌手,只是做唱片而已,不涉江湖,甚至不创作。

低调归低调,对于唱歌这件事,尤其是高音,林志炫一直是骄傲的。据说他曾经和张雨生、杨培安较量高音,在台湾乃至整个华语乐坛推广他的“鸡尾酒”式高音唱法。

林志炫学过美声,独特的鼻腔共鸣成为他的标签,轻柔的歌曲经他清亮声音的演绎如同洗净的衬衫在阳光下散发干净的气息。还有就是他的几乎毫无瑕疵的混声唱法,极难的摇滚的撕裂音,以及犹如把一字一句送入听者耳朵的咬字。难得的是林志炫的声音不仅如骨瓷般有光泽,而且有温度,不致冷冰冰拒人千里。

然而有人说他的唱法老派,还是上世纪80年代的唱腔。面对质疑,林志炫没说自己却说起了《我是歌手》的另一位参赛者陈明:“复活赛的时候我把自己的一票投给了她,因为她的唱法虽然不够直白,不够让人瞬间感动,但是到了一定年纪却会无法自拔地爱她的歌。所以说唱法没有新老,只有好与不好。”

如果能投票我投彭佳慧

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林志炫的重新演绎让《烟花易冷》(原唱周杰伦)、《没离开过》(原唱席琳·迪翁)、《你的眼神》(原唱蔡琴)、《浮夸》(原唱陈奕迅)等作品成了毫不逊色于原唱的林氏“新歌”。不仅是大陆观众好似发现宝一样惊喜“这人是谁,怎么这么会唱歌”,老家台湾的媒体亦对他大为赞赏,称他为“台湾之光”。

说到翻唱和选歌,林志炫的眼睛亮了,显然有很多话想说。“当时知道这台节目能够有那么庞大的乐队编制我就心动了,因为以我自己的财力没办法实现让这么多乐手为我一个人伴奏。我之所以选那些歌,初衷很简单:把资源用到极致。于是就有了《Easy Lover》的8支管弦乐队,《浮夸》的50人乐队,选择《烟花易冷》则是因为大陆的民乐比台湾强太多,能让这样的一组民乐编制帮我伴奏是平时很难获得的机会。我只是想留下好的作品,多一首好歌就多一个瞬间的永恒。”

然而总决赛时候林志炫选择的一曲《浮夸》,美则美矣,却有人认为反而失去了原作里的落寞和不甘,还有被想出头的念头折磨的那份煎熬。对于最后的选择,林志炫这样解释:“当时我在《离人》和《浮夸》中犹豫,这两首歌一首能感动别人,一首能感动自己,最后我选择了感动自己。”

他说自己在比赛过程中一直在琢磨别人的唱法,“比如黄绮珊唱《剪爱》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唱情歌的感性和理性之间的平衡,是让一杯水倒到九分满,还是满到水面凸起却不至于洒出来。以前我一直觉得九分满就行了,听了她的歌以后发现原来最后一刻流下几滴也可以很动人。”

《我是歌手》第一季总决赛落幕,本以为会是林志炫和杨宗纬之间的冠军之争最后夺冠的却是羽·泉。对于胜败,林志炫并不在意,“只要把听众的耳朵养刁了,让他们知道现场和好品质音乐的魅力,我们这些很难靠代言赚钱的实力派就都是赢家。”要依靠一档节目迎来实力派歌手的春天自然很难,林志炫却依然乐观:“在付费音乐的机制没有建立之前总需要一些具体的东西来培养听众的耳朵,所以希望大家不要用动机论来想这档尚不完美,但是足够诚意的节目。”

最后问他,如果总决赛的时候自己有票会投给谁,林志炫想了很久,说:“‘帮帮唱’(投)给(辛)晓琪、华健,彩排表现(投)给自己,总决赛(投)给(彭)佳慧。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音乐符合当下的感觉。”

为什么彩排的一票投给自己,总决赛的却不是?林志炫说:“因为最好的状态不确定会在哪个阶段出现,很可能就在最初的时候。讲个故事,当时在美国和席琳·迪翁的录音师合作,他先混了一个45分钟的粗版丢在一边,然后用三天的时间慢慢磨出一个版本,却发现太平衡太小心而打动不了人。后来他拿出最早的版本一听,发现这个版本最好。我不是说后面的努力就没有用,而是说有了后面的努力才能让人知道哪一个点出来的东西是最棒的。动机要放在追求更好的东西上。”

录入编辑:王卉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