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扬州邗江意外发现隋炀帝陵寝

2013年04月16日 02:57
来源:北京日报

隋炀帝砖室墓

▲出土墓志

鎏金铜制衔环铺首

▲隋炀帝画像

14日下午,扬州市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邗江区发现的两座墓葬中,已经发掘的一座为隋炀帝陵。该古墓出土墓志写有“隋故炀帝墓志”,铭文记载去世时间为“大业十四年”,与史实相符。

发掘过程中相继出土了4件规制极高的鎏金铜铺首、金镶玉腰带等文物,为典型的皇家规格。其中鎏金铜铺首为雄狮造型,双目圆睁,显得十分威严。

墓志文物“坐实”身份

隋炀帝陵地处扬州市邗江区西湖镇司徒村曹庄(即“吴公台”所在地),具体位置为原西湖镇自来水厂,现为一个名为“中星海上紫郡”楼盘的中心地段。该房地产项目施工时发现了两座古墓,每座占地面积约二三十平方米,为隋末唐初砖室墓。

新闻发布会上,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束家平介绍,去年底工地施工时就发现了少许古代碎砖,但因为建筑垃圾太多,难以开展考古工作。今年春节后,工地全面平整土地,暴露的青砖越来越多,考古队进场,通过勘探发现了两座砖室古墓。已经发掘的西侧隋炀帝墓包括墓室、耳室和甬道。在墓葬内,考古人员发现了铜制的衔环铺首、金镶玉腰带、铜钱和铁钉等十几件文物,数量虽少,但等级很高。4件铜铺首不但鎏金,而且体积巨大,应该是用在棺椁上的;玉腰带外面包金,就是人们常说的金镶玉。这两类陪葬品并非普通官员可以享用,为典型的皇家规格,证明墓主身份非凡。

证明墓主身份最有力的证据是墓志,上面清楚地写着“隋故炀帝墓志”,墓志铭文记载墓主去世时间为“大业十四年”,即公元618年,与史实相符。而“帝崩于扬州”“……于流珠堂”,清楚写明隋炀帝杨广死后萧后埋葬他的地点。正是根据这些内容,专家们认定墓主为隋炀帝。

规格不及当时富人

隋炀帝墓南北长4.98米,东西长5.88米,墓室深度2米多,只能算中小规模的墓葬,连一般古代有钱人的墓制规格都达不到,考古人员发掘时也没想到这居然是座帝陵。

考古人员分析,隋炀帝的帝陵规模之所以较小,与其死因和多次迁移有关。束家平说:“这两座墓的占地面积很小,远远达不到帝陵所应有的规模和气势,更不符合杨广好大喜功的个性,这主要与他的死因有关。”据史料记载,公元618年,隋炀帝巡幸扬州期间,禁卫军发动兵变,推举重臣宇文化及为首领,并缢死了杨广。束家平由此推测,“有可能隋炀帝被杀时是一种特殊时刻,亡国之君墓规模就小得多。”

史料记载,杨广死后,萧皇后与宫人用漆制床板做成棺材,将他葬于江都(今扬州)宫流珠堂。宇文化及率部离开江都后,镇守江都的大将陈棱感念隋炀帝旧恩,为其发丧并改葬于吴公台下。凄惨的下场,使这位帝王的陵墓规格连当时的有钱人的规格都达不到,这也能印证该墓的真实性。

棺椁骸骨腐烂无存

不过,考古人员在墓葬中并未发现棺椁和骨骼遗存。

对于有人提出扬州汉广陵王墓这样规格的墓葬中棺木能够完全保留下来,隋炀帝墓较之要晚,却什么也没有发现的问题,束家平所长表示,扬州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气候湿润,棺椁腐烂是很平常的事。广陵王墓中所使用的棺木为皇家最高规格的金丝楠木,是可以几千年不腐烂的。隋炀帝被杀的凄惨结局,决定了其棺椁不可能为金丝楠木等高档木材,而其他材质的棺木,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腐烂殆尽是完全有可能的。

束家平同时指出,隋炀帝墓历史上曾多次遭盗挖。加之上世纪60年代以来,当地村民在墓室上方修房造屋,可能不知在什么时候,隋炀帝的棺椁已经遭到了破坏,而幸存的几件文物,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

墓志大部难以识读

据史料记载,隋炀帝陵墓曾多次迁移。“隋炀帝杨广(公元569-618年),在位14年。初殡于江都宫流珠堂,后葬吴公台下,唐平江南后,以帝礼改葬雷塘现址。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大学士阮元为其立碑建石,扬州知府伊秉绶隶书‘隋炀帝陵’。”

公元648年,萧皇后病死,唐太宗李世民命将其尸骨送至江都与隋炀帝合葬。正是根据上述史料,专家推测东侧另一座墓的墓主应为萧皇后。虽然并无太大把握,但专家们对东侧墓葬抱有很大希望,假如东侧墓葬中能出土更多的文物,那么此次挖掘的隋炀帝陵,将能够给人们展现更多这位被历史褒贬了千余年的皇帝的身前身后事。

最让考古人员关注的,还是那块墓志,断定墓主身份的关键字很清晰,但是绝大部分字体已很模糊,难以识读。隋炀帝杨广在历史上名声很差,说到他就让人想起弑父杀兄、荒淫残暴、劳民伤财的暴君形象。然而在史学界,隋炀帝是一个功过是非很复杂的人物。在他刚刚死去的时代,尤其是夺得天下的李唐王朝如何评价他,这块墓志无疑可提供新的史料。目前扬州市文物局正在联系科研院所,试图通过科技成像技术,解开墓志文字之谜。

重大发现轰动全国

著名作家、文史专家丁家桐认为,“这是一个堪称轰动全国的重大考古发现”,是1000多年来首次发现隋炀帝的确切安葬地,对研究历次墓葬迁移过程,揭示隋江都宫的具体坐落、规模均有帮助。就扬州史学界来说,这是一件重大的成果,毕竟,隋炀帝是扬州历史上安葬的唯一一位帝王。

文化学者韦明铧也认为这是一项震惊世界的重大考古成果,它将推动隋文化研究,还原历史,并为扬州旅游业带来新的资源。

据悉,由于发现重大,目前考古工作已经暂停,考古现场已采取封闭保护措施,待专家论证完善考古计划后,再进行深入考古发掘,并商议相关保护事宜。

名词解释

铺首

铺首是一种兽面纹样,多为椒图、饕餮、狮、虎、螭龙等凶猛兽类,镶嵌在大门上作为门环的底座,也可不衔环而仅作装饰用,亦可用于青铜器、陶器等器物上作为提手。

我国古代文献中对铺首的记载基本上是为门上所用,唐代颜帅古注释说:“门之铺首,所以衔环者也。”关于铺首的起源,在商周时期的陶器和青铜器上就有铺首衔环了。根据考古发现,殷墟青铜器第三期偏早和第二期晚期器物中就已经出现了铺首衔环,而无环的单纯铺首则可追溯到更早的二里头文化。学者认为,铺首起源于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汉代时期,已非常盛行将铺首装于门户上了。铺首的形制有多种,汉代多以朱雀、双凤、羊头、虎、狮作铺首,兽目怒睁,露齿衔环,显得十分威严。

谜团

与雷塘陵什么关系?

此次考古工地位于扬州西部,而之前被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的隋炀帝陵,位于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是由清嘉庆年间大学士阮元考证并出资修复的,两者相距约5公里。槐二村所在的雷塘,正是唐朝为隋炀帝修建的陵墓所在地,其是否就是李渊为杨广修的陵寝,尚有待考证。

雷塘隋炀帝陵占地3万平方米,由石牌楼、陵门、城垣、石阙、侧殿、陵冢等组成。整个陵墓气势雄伟,为典型的隋唐建筑风格。其陵冢为十分整齐的平顶金字塔形,高12米,四边均为规则的等腰梯形,上下边长分别为8米和29米。陵前有清代扬州籍大儒阮元修陵时立的石碑,碑文题“隋炀帝陵”四字,为当时的书法家、扬州知府伊秉绶所写。右侧为“大清嘉庆十二年在籍前浙江巡抚阮元建石”,左侧为“扬州府知府伊秉绶题”。陵的南边,有块石护坡,游人可拾级而上,陵四周栽种着松柏。

上世纪80年代以后,“伪隋炀帝陵”处经过多次整修,成为扬州著名的旅游景点。

束家平在发布会上说:“隋炀帝在唐初改葬雷塘有明确记载,但现在墓地却在5公里外的曹庄被发现,其中的缘由还有待考古发掘去解决。这里究竟是不是吴公台,和江都宫、雷塘到底是什么关系,目前仍然是个谜。”他说,目前还不能说雷塘陵为假陵。

专家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形,有着独特的历史原因。由于隋炀帝被部下缢杀,死得很不“光彩”,唐代以后隋炀帝陵便渐渐荒芜,不为人知。

有专家认为,杨广的孙子杨侑的陵墓在今陕西扶风县,墓葬封土为覆斗形,这是皇帝和王侯墓葬的封土形制,隋炀帝陵也应如此,而被清阮元考证为隋炀帝陵的雷塘槐二村大墓,封土为馒头形,那应是一座汉墓。

(本报综合报道)

释疑

李渊为何

给隋炀帝修帝陵?

众所周知,隋炀帝这个谥号正是唐高祖李渊加给杨广的。在谥法中,“炀”的意思有去礼远众、逆天虐民、薄情寡义、离德荒国等,明显是个恶谥。但是李渊又以帝王的规格,于公元622年为隋炀帝修建了陵墓。这是为什么?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学锋分析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政权的更替总要走一个禅让的形式,王莽、曹丕都是这样做的,宋代以后才是通过征伐直接推翻。公元617年,李渊攻入长安,立杨广的孙子杨侑为帝,遥尊杨广为太上皇。杨广去世两个月后,李渊逼杨侑将帝位禅让给自己,建立了唐朝。禅让的形式表明,唐朝承认隋朝的合法性和杨广的皇帝身份,因此才以帝礼安葬杨广。

此外,杨广和李渊本身就是表兄弟,二人的母亲是亲姐妹。中古时期是世家大族占统治地位的时代,也可以说是贵族的时代,门阀观念、家族观念很强,因此李渊为杨广修陵是合情合理的。

质疑

太过草率简陋

扬州市政协文史委主任王虎华得知考古部门发现了隋炀帝的真墓,表示非常震惊。惊讶之余,王虎华表达了自己的疑惑:从现场发掘情况来看,这个陵墓如此草率简陋,简直让人觉得不太可能。

王虎华说,唐武德五年(622年),高祖李渊下令把隋炀帝陵迁到雷塘,“既然是正式迁葬,就用这样的砖室墓来打发,也太有点不近常理”。而且萧皇后病逝后,唐太宗李世民以厚礼将其遗体送来扬州,与隋炀帝合葬。“唐太宗将萧后与杨广合葬,无非是表示他的宽大胸襟,那么如果竟然将这个合葬墓搞得如此寒酸,简直是匪夷所思。”

此外,王虎华还认为,墓室内尸骨无存,为进一步甄别墓主的身份也留下了很大的疑团。王虎华甚至大胆猜测,位于邗江区司徒村曹庄的这个墓,会不会是杨广的忠臣或后人为了表达对他的缅怀,收集了他的部分生前遗物,以及一些陪葬品,并铭刻了一块墓志,在此处建立了一个空墓,即杨广的一个衣冠冢而已。

资料

隋炀帝是“名诗人”

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第二代皇帝,他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确立科举制度,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由于滥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可以说毁誉参半。

隋炀帝与扬州渊源很深,隋文帝开皇十年(590年),他奉命任扬州总管,称帝后曾三游扬州,最后死在扬州葬在扬州。

隋炀帝爱好文学艺术,其诗文在中国文学、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现代作家郑振铎评价:“杨广虽不是一个很高明的政治家,却是一位绝好的诗人。”隋炀帝的诗句“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曾为宋代大词人秦观取入词中,成为绝妙好词。清王夫之评隋炀帝《泛龙舟》曰:“神采天成,此雷塘骨少年犹有英气。”隋炀帝的《江都宫乐歌》形式上已经十分接近七律,可谓七律之祖。《隋书·经籍志》著录《炀帝集》55卷,《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