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读书是打发生命并不是要拿它来干嘛

2013年04月14日 07:06
来源:信息时报

《他们说》   郝明义 著   译林出版社  2013年3月

瘦猪

尽管谈论读书属于炒冷饭,还是有相当多的读者认可这类“书之书”,从素不相识的人的讲述中,发现自己的影子是件奇妙的事,让我们觉得这世界还不算太糟——至少我们有书可读。如果你也是爱书人,必定有关于书的奇特经历(也许其中有臆造成分)。

张隆溪的读书传奇。一位老先生借给他一本英文莎士比亚诗歌集,如果张隆溪能翻译其中哪怕是一首诗,老先生就会再借其他书。张隆溪后来回忆,“这首译诗就像阿里巴巴的开门咒语,为我打开了一个书籍的宝藏。”那位老先生藏有很多英文原版书,文革期间居然完整保存下来,真是个奇迹。在读书人眼里,奇迹常常不请自来,有时会埋伏到很多年之后。张隆溪下乡时,三年里翻来覆去读两本英文书,他只有这两本书,哪里会想到,正是这两本书成了日后他亲炙钱锺书、朱光潜的基础。

我想起上中学时,我和同学骑车到几十公里外的县城书店,买了苏童《1934年的逃亡》、张抗抗《隐形伴侣》和王小鹰《你为谁辩护》。苏童那本最薄,读了印象反而最深。当时我对同学说,苏童这个人前途无量。回来的路上,我俩拿着菜园浇地的橡胶水管猛灌一气。成人后我做过十多种与书无关的工作,最终还是“回到”图书公司。这不是奇迹,却仿佛冥冥注定了二十多年。

古人认为不读书就做不了神仙。吕洞宾诗曰,“由来富贵原是梦,未有神仙不读书”。我们并不打算做神仙,但读书却是神仙级别的享受。南方朔说,“上升的阶级永远在读书”。暗合另一句读书名言,“不读书的民族没有希望”。怎么读书,读怎样的书,每个人经验不同。从大的方面看,个体经验是相通乃至相同的。我的老师说过,会读书的人,书越读越薄。所以当我看到南方朔说,“书读得越多越会发现,人类的道理其实没有太多!”时,有种世尊拈花迦叶一笑的会意。詹宏志也认为,“如果一本二十万字的书,可以用一千字说出来,那就表示读懂了。”我的读书经验是,书越读越薄,同时也越读越惊心。因为随着阅读的开疆裂土,会发现更多的未知领域。这与南方朔所说的“人类的道理其实没有太多”并不矛盾。真理只有一个,做人做事的根本之道亦可归纳到几条几点上,但视野的开拓与知识的累积却是无穷尽的。诚庄子所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虽然“殆已”,可“随”的过程,亦是欢喜、满足、有乐无苦。正如詹宏志说,“我读书不是为了书,而是对一个更大的世界的向往。”

读书的宗旨,除了刨根问底去追寻真理与做学问之外,最大意义便是无意义。我赞同詹宏志说的“读书是打发生命,并不是要拿它来干嘛。”读书,于读书人来说,正如酒对于酒鬼。读,本身即是享受,而非读完了会获得怎样的事功。读书亦非单纯停留在精神层面。“人生在书之外,最终的对照一定还要到生活上来。人生苦短,不可能接触到全部,书就变成替代性的经验。”

我和闺女出门前总会遭到她妈的痛批:也看不了几页,非得带书。是的,就算一页不看,也要带。不带,心里不得劲。出恭前要挑本适合的书,常常紧缩谷道,把本来就乱的书架翻得更乱。这些经历,恐怕爱书人都有过。詹宏志用坏了很多背包,因为书装得太多。他“每天早上出门前就会慌张地想,书包里应该多放几本什么书。”

《他们说》里采写了九个人,我仅拿张、南、詹三人说事,因为此三人一直在谈读书。有些人扯到广告创意、营销什么的,虽然也能和读书贴上边儿,但不免分散读者的注意。詹宏志碰到客户爽约,放他鸽子会很开心,因为突然就多出两个钟头可以读书了。有趣的是,南方朔和詹宏志都相信睡眠有四个多小时就足够了,这样“可以赚到好多读书时间”。既然时间宝贵,咱们就不必多说。读书去也。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