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我为什么要主编《吕进诗学隽语》

2013年04月03日 06:05
来源:重庆晚报

曾心/泰国

三年前,我到重庆参加“第三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返回时,购了一套《吕进文存》,每套四册,共二百多万字。书很重,背得很辛苦,但确是我大半辈子从中国背回泰国最好的一套书。我把它当作“床头书”,边阅读边做了语录。心想:如果我年轻十岁,我一定要把吕进诗学编成一本语录书,便于查阅,也便于推广。

平时,我工作之余,喜欢看书,也喜欢写点东西,如短篇小说、散文、诗歌、评论都有涉墨;近十年来,比较投入写小诗。对于诗歌的理论也看了不少,总觉得理论能对上号的,能指导实践写诗的很少,有的理论生搬硬套,语言枯燥,越论越玄,玄到脑子被搅得糊里糊涂。

读吕进诗论,总是心灵一亮,通灵似的感到:过去想说的话,他说了;在写作上感悟到的,他写出来了;脑子正在开动的或还没想好的,他已机灵地引出来了,甚至有些属于“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真趣,也被他一一“道”出来了。真了不起!妙不可言,吕进的诗论之所以能与诗人通“灵”,我想,主要有三根主心骨:一是“抛弃纯槪念,使用类槪念”;二是“在诗内谈诗”,“以诗人之心论诗”;三是“有诗的神秘光彩,有诗一般的语言”。

去年,获得“鲁迅文学奖”的黄亚洲先生,在“第四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上写了一首诗,题为《西南大学:新诗研究所》,诗中写道:“中国诗歌的半个灵魂,都在重庆山城”。我想,那“半个灵魂”中的“灵魂”应该就是吕进先生。

吕进诗学博大精深,体系庞大,无处不闪烁着诗心、哲理和语言的灵光。吕进的著作等身,他的书写、他的声音,影响到中国整个诗歌界,甚至越洋过海,引起世界的瞩目。因此,编写这本书难度较大,属于“工程”之类,但是编辑们的一起努力,从几百万字的著述里花中选花,金中挑金,不到一年时间,就编出了这本语录体的书。

原来在吕进诗学中,字里行间蕴蓄着一股微妙的“气”,这股“气”的飞动,氤氲凝聚出一种“神”。吕进的著作里正因为有了这股“气”,这种“神”,便很有正能量,很有震撼力和推动力。现在把它编成语录式,摘出一段段,一句句,虽没有整篇中连贯的“气”和“神”,但仍保存着点点滴滴“气”“神”的灵光。

此书在泰国出版后,继之在中国的大陆、台湾出版,引起较大的反响:有的文化网分篇分题转载,书中的《序》也先后在大陆的《重庆晚报》、《诗歌月报》、《三峡学院学报》和中国台湾的《葡萄园》诗刊、中国香港的《香港散文诗》以及《东南亚诗刊》、《越南华文文学》、《泰华文学》等十几家报纸杂志发表;也陆续看到一些评论和听到一些名家的看法。去年,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著名学者、我的老同学刘再复学兄(当年他是厦门大学中文系系刊《鼓浪》主编,我从泰国前来厦门大学留学,是编辑)来泰国讲授《贾宝玉论———从佛家文化视角看宝玉》,引起轰动。我送他一本《吕进诗学隽语》,他看后高兴地对我说,书中诗论精辟,吕进是一位有才华的诗评家。这本书的形式也好,容易把理论的精髓归纳起来,传播出去。他还说,自己写了三十多本书,要读完不容易,如也能编成这样语录式的书就好了,就能让更多人了解到自己的思想。

现在,《吕进诗学隽语》在泰国和中国的大陆、台湾出版,希望它能够成为诗歌爱好者阅读的范本,给诗歌研究者带去写作的方便,这样,我们也就达到预想的目的了。

(作者本名坚盖·塞他翁,生于泰国曼谷,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泰国华文作家协会秘书长,曾获第8届亚细安华文文学奖)

标签:诗学 隽语 吕进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