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一个“70后”的动漫记忆

2013年03月13日 03:05
来源:中国文化报

朱逸宁

30年前,当我沉醉在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鼹鼠的故事》、《巴巴爸爸》的故事中时,并不知道后来它们会成为我的研究对象;今天,当我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起这些已成为经典的老动画时,仍记得当年它们带给我的各种震撼——它们如同国外译著和影视作品,是我们那一代人“开眼看世界”的一扇窗,其影响不亚于其他文化形式。

科普动画: 难的不是“科”,而是“普”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长头发、会飞的、粉红色的“咪姆”,还有擅长搞笑、穿梭于历史和世界各地探索知识的演员“笑星”,尽管那时根本不清楚咪姆到底是啥、笑星究竟叫什么,但觉得那就是我想看的科普动画。

咪姆和笑星分别出自日本的《咪姆》和墨西哥的《笑星和他的朋友们》,二者是典型的科普类动画片。《咪姆》当时由国内的电视台引进了一部分,主要内容是介绍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通讯技术的发展等,每一集以大谷兄妹发问、咪姆回答这样的场景进入,咪姆以旁白的角色带动故事并介绍知识。后来,该片加强了故事性,主人公大谷兄妹开始与咪姆一起进入虚拟世界,体验地球大自然与宇宙间的环境、计算机的普及、未来世界的生活等,有点像中国作家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

《笑星和他的朋友们》最早是墨西哥的作品,后被美国引进并改为现名,中国翻译后播出过很长时间,它集数多但每集时间很短,只有几分钟。这部动画的主人公是卡通化的小人笑星(Amigo),五官表情和四肢动作非常夸张、语言幽默,很多情节设计很有趣,比如有一集介绍太阳系,笑星每到一个行星就要将其命名为“朋友园地”,但一个旁白声音就告诉他这里早就被科学家命名了,接着引出一些天文学知识。

这两部国别不同的科普动画的共同特点是风格轻松,知识深入浅出,有一个标志性的、很容易被观众记住的主角。我曾经纠结于“寓教于乐”在现实中有多大的可实践性,当想起咪姆和笑星时,不禁释然:如果我们要在动漫中实现“寓教于乐”,它们堪当范本。

科普动画不是高深莫测的命题,如果深入了解孩子们的兴趣就会明白,科普动画最难的不是“科”(科学),而是“普”(普及),比如英国的《天线宝宝》,并不追求教育节目的知识容量,而是专注呈现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发展的有趣经验,把属于儿童的最纯真状态展示出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美国的《芝麻街》则运用了木偶、动画和真人表演等各种表现手法为孩子讲授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不拘一格、生动有趣。

找到成人(动画制作者)与儿童(动画受众)的对话点,是科普动画的生命源泉,就像贪玩贪睡、毛病不少的樱桃小丸子之所以形象美好,在于“它把一颗真正的童心贴近并展现给我们,使我们心中早已闭塞了的童心和童趣复活了”。

从非授权引进到版权意识逐渐加强

对“丁丁”的记忆来自小时候看过的一套连环画。那套书翻译得不错,语言幽默,人物形象鲜明而有个性。但是,《丁丁历险记》在上世纪80年代通过连环画的形式进入中国的时候,并没有经过“丁丁”版权管理者比利时木兰莎公司授权。多少年后,当知道我们看到的最早的也是翻译得最好的《丁丁历险记》竟然不是正版时,我不禁唏嘘不已。

其实,上世纪80至90年代初期我们看到的不少动画、漫画作品存在这样的问题,如现已被查禁的海南摄影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女神的圣斗士》等日系漫画也非正版。后来,《丁丁历险记》、《圣斗士星矢》(即《女神的圣斗士》正规译法)等漫画都以授权方式正式引进中国,国产动漫也逐渐重视起版权问题。

我在选修课上曾经做过一个关于对待正版和盗版作品的问卷调查,从统计结果来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同“支持正版是对创作者的尊重,版权是他们最大的权益”,但同时,很多同学也坦率地表示并不拒绝盗版,其原因除了价格因素,还在于速度——未经授权而引进的作品由于跳过了版权谈判,引进速度常常更快,内容也更丰富。不过相当一部分读者更关心作品内容而非版权合法性,正如一个学生所说,“我们只是希望看到好作品,对作品来源并没有明显倾向性。”对正版作品采取有条件的支持,恐怕是当下大多数年轻人的态度吧。如果正版也具备了盗版作品的那些优势,相信盗版市场就会萎缩,直至消失。

如今看去,虽然上个世纪我们曾以很小的代价看到了很多国外动漫精品,但失去的是和世界动漫合法交流的机会。

(作者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师)

标签:动漫 记忆 游戏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