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在跳自己的傩舞
泰宁县新桥乡大源村有一种古老的舞蹈——傩舞。大源傩舞始自南唐宫中,已有千余年历史,是古代一种驱逐疫鬼的祭祀舞蹈。傩舞人戴上或凶恶或粗犷或温婉的傩面具,纵情地舞起来,娱乐神鬼,娱乐自己,谐趣逗人。后来逐渐演化为民间驱邪、祈福的舞蹈。
童杨的长篇小说《傩公·傩婆》(线装书局2012年9月)中,找到了一条适合于小说与民俗互为融合的物质线索和精神线索,那就是大源傩舞。大源傩舞因其古老和独特,成为民俗舞蹈的“活化石”。大源傩舞,既是物质的——一种原生态的舞蹈表演形式,又是精神的——人们释放自我的精神狂欢。小说,既有一个好看的故事,又对人物的内心成功进行剖析。显然,大源傩舞与小说之间有了一种天然的联系。
小说中,受人尊敬的金城县博物馆副馆长路向北,生活和工作并不如意:妻子跟老板跑了,因一张吃饭发票被馆长忽悠,回到乡下又与几个兄弟因奶奶的丧葬费闹得不开心……此刻,一个来自傩舞之地大源村的山妹子出现了,她热情、奔放、有进取心,是金城县一家旅行社和土特产公司的老板。路向北去大源村做文物普查认识了她,也走进了大源傩舞。在大源傩舞现场,那个压抑、郁闷的路向北不见了,只要傩舞人的面具一戴起来,他就精神百倍,仿佛傩舞人就是他自己。他被傩舞征服了,他爱上了傩舞,也被来自傩舞村的山妹子征服了,山妹子送给他的傩舞小面具,他一直戴在脖子上。
小说不仅全景式地展示了大源傩舞的民俗胜景、文化渊源,更重要的是,傩舞古老的精神内核在现代人身上重新得到阐释——每个人都在跳自己的傩舞,或者说每个人都在渴望跳起自己的傩舞。狂欢的傩舞解放了一个压抑的文物工作者的灵魂,他的工作、生活变得阳光起来。
尽管小说以大源傩舞傩戏为线索展开,但在人物、故事的矛盾冲突中,泰宁的民俗文化元素也得到充分展示。比如,婚礼文化、丧葬文化、养生文化等,均以自身独特的魅力和作者简洁地表述,成为小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一朵朵民俗文化的灿烂之花在小说中次第绽放。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