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他已经到了一个高度,但再要往前可能很难”

2013年03月05日 06:34
来源:东方早报

在两岸三地以及更广范围的华人社会,云门舞集确实处于很重要的地位。

在两岸三地以及更广范围的华人社会,云门舞集确实处于很重要的地位。在华人舞蹈团里,云门舞集也算影响力最大的。林怀民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尤其是比较传统的作品如《九歌》对《楚辞》的理解,《行草三部曲》对书法的理解都比较透彻。他不仅仅是将中国文化简单符号化,而是真正用舞蹈语汇将其体现出来。

林怀民从1970年代开始编舞,到1990年代风格就已经比较成熟了。我个人比较偏爱他1990年代的作品,比如《九歌》(1993年)、《流浪者之歌》(1994年)、《水月》(1998年),比较意境化。但后期因为林怀民受佛陀、禅宗的影响比较深,比如《流浪者之歌》2011年版,观众接受起来就会稍微困难些。

云门舞集的作品常常会运用很强烈的中国元素,这是其和国外现代舞团区别最明显的地方。就像老话说的那样,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国外没有哪个舞团能像他那样,能把中国元素、中国风格如此恰当地融入现代舞中,包括从国内走出去的编导也没到这个程度。云门舞集在华人地区有影响力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中国人的“寻根”情怀。不管身处世界何地,华人都很容易从林怀民的作品中寻到文化上的精神家园。

云门舞集舞者的训练和舞蹈方式,会很注重呼吸的控制,这和国外现代舞团也有很大区别。他们的舞者和学院派没什么关系,基本是自成一派练出来的,不像内地对舞者身体条件的要求这么高。在云门舞集,喜欢跳舞都可以报名,都可以学,机会比较平等。在大家都练好了的情况下再来挑,比较出色的就去云门1团,稍微差一点的就去2团。这有点类似于日本芭蕾舞者的选拔方式,可能和台湾地区选才余地不大有关系。因为台湾人口密度不大,适合跳舞的人就相对少,这比较无奈。我们这边是挑了再来练,舞蹈院校会从数千报考的学生中挑出一些身体条件好的去专业学习舞蹈。两岸的选才方式各有利弊。

可能会有人觉得大家有神化林怀民的趋向,这没办法,一是他名气太大,再就是华人圈还没有比较有影响力的编导去跟他抗衡。现在在美国发展的沈伟及其下属的沈伟舞蹈也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但不存在谁取代谁的问题。沈伟把自己的路走得很好,也有好的作品来支撑。沈伟舞蹈团的受众面美国观众居多,因为沈伟虽然是从国内走出去,但他很急切地想要融入美国社会。林怀民是在世界各地转了一圈后回到有中国文化的台湾地区,两人积累的东西不一样。

沈伟舞蹈团比较符合欧美特别是北美地区观众的口味。北美地区节奏比较快,而且是移民国家,不管种族如何,有机会有努力有水平就能立足;但欧洲的艺术氛围会比较厚重,舞蹈团要想在欧洲打开市场会比北美难,亚洲人想要在此处搞艺术更是容易有限制和偏见。欧洲对来自中国的舞蹈,更多还是停留在对中国文化好奇、看热闹、看符号的阶段,并没有说要深入了解,内在的中国文化他们未必能看懂。所以不管是云门舞集还是沈伟舞蹈团,北美观众会更愿意去看,但也未必会深入接受其内涵,还是要华人圈更好地去理解。

但是相比世界顶级的现代舞团,我认为云门并没有达到最高水平。世界上偏现代的舞蹈团规模都不会太大,比如依利·基利安的荷兰舞蹈剧场、莫里斯·贝嘉的洛桑贝嘉芭蕾舞团的水平很高,但舞者都不多。云门舞集的舞者相对多点,毕竟有两个团。硬要去比较云门舞集和荷兰舞蹈剧场等舞团的差别,其实是很难比的。就像中国画和油画,要说哪个好也说不出来。相比起依利·基利安、莫里斯·贝嘉这样世界级的大师,林怀民受欢迎的程度还是集中在华人圈,欧洲研究他的人还不太多,而依利·基利安等人则是在欧美、亚洲这样的世界范围都获得了广泛承认。

林怀民这次获美国舞蹈节终身成就奖是让人高兴的事。这类奖项在国外虽然不少,但这个奖项的分量确实比较重,至少让林怀民得到一次世界范围的认可了。林怀民的水平已经摆在那了,不过他现在已经66岁,再往前突破对他来说会比较难。就像老外学京戏,只能学形,神是很难学的,他们用中国话做表达,总没有他们用母语做表达来得深刻。现代舞这种艺术形式也一样,本就是从北美开始的,中国人去跳还是会有文化隔膜,要达到很高程度也会比较难。

(作者系北京《芭蕾杂志》副主编 早报记者 廖阳 采访整理)

录入编辑:张珺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