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作品乏善可陈文学研究焉附

2013年03月05日 04:02
来源:京华时报

□热点·第二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颁奖

作品乏善可陈文学研究焉附

倘若不是看了相关新闻,我几乎要把唐弢这个名字淡忘了——而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文学热”的时候,很多文学青年,可能都不会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那时候,文学,尤其是小说,在其时青年人私下及公开场合交谈中被谈及的频率,远远要超过当下青年人口中时常提及的房子、车子和票子。不是我抱怨“今不如昔”,那个时候的文学,真是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眷顾。而如今文学的地位,借用坊间流行的一个句式,应该是:啥也甭说了,眼泪哗哗的……

尽管前段时间曾有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轰动了一阵子,但话题到了街头巷尾,更多的却是集中在作家奖金的多少以及能在北京买多大房子的花絮上。因此,这个青年文学研究奖的颁发,尽管动静不大,却也体现了该奖的用心良苦:文学及文学批评不管多难,还是要坚持下去。

然而在我看来,文学的式微,虽与社会变迁和人们观念的转变以及价值与趣味的多元有关,但更重要的还是来自文学本身。想来已多年没有读到大家都交口称赞或引起注意的文学作品了。由此,“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作为文学的衍生物——文学批评,要想兴盛也难。

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学的繁荣,固然在观念上及引进国外文学理论方面功不可没,但由此造成的副作用则是,大量操持外来文学理论方法的研究人员,写出的评论让人看不懂,夸张一点说甚至不知所云。冒昧一点说,仅从获奖文章的题目来看,如:《网络时代:新文学传统的断裂与“主流文学”的重建》等,这个问题恐怕也未能避免。

在当今娱乐方式日新月异,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的情形下,在一个以追逐经济利益为头等大事的浮躁社会和一个有着太多的声色光影养眼怡情的信息时代中,假如文学的式微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那么,愈是这种态势,愈需要专家、学者以高屋建瓴的治学态度和通俗易懂的方式,去传播思想和学术观点,从而坚守自己的学术理念。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媒介语境中,传播过程已经不能像过去那样只重表达而不重传达。表达而不传达,实际上是无效传播。

在这个意义上,对文学的坚守不是抱残守缺等死,而是为了更好的活。

(叶之植)

标签:文学 研究 作品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