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魏明伦的戏剧人生

2013年02月27日 04:53
来源:成都晚报

据统计,中国共有368个地方戏曲剧种,如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30多年中已消亡100余种。时光荏苒,作为四大剧种之一的川剧,亦渐渐湮没在浮华之中。2月21日,我们专访巴蜀鬼才魏明伦先生,寻找现代化进程下,川剧艺术的绝代芳华。

人物简介

魏明伦,四川内江人。国家一级编剧。当代著名戏剧家、辞赋作家。中国剧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副主席。著有杂文集《巴山鬼话》,并先后创作《易胆大》、《四姑娘》、《潘金莲》、《夕照祁山》、《中国公主杜兰朵》、《变脸》等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戏曲文学戏本,被誉为巴蜀鬼才。

走进魏老宽敞明亮的书房,古朴大气,沉稳凝重。层层叠叠的书籍填满书柜,占据整整三面墙。72岁的魏明伦翻阅着各类典籍,口中哼唱着喜爱的戏曲,悠然自得。谈到川剧的发展,魏明伦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中期,是川剧最鼎盛的时期。如今虽然是网络时代,却依然有川剧生长的土壤。只要有人喜爱,川剧就不会消亡。

奇迹:《人生如戏》 一版再版受追捧

2004年12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与上海大可堂合作出版的魏明伦川剧剧本精选集《人生如戏》珍藏版出版。宣纸,线装,竖排,丹青墨韵,古朴典雅。选集一函四册,共收录《潘金莲》、《夕照祁山》、《易胆大》在内的8部经典川剧剧作。此时的图书市场已大不如上世纪景气,而《人生如戏》竟在几年间售出数万册,成为长销书,无一库存。今年1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决定再版《人生如戏》线装版,这样的小众专业剧作集能一版再版,堪称书市奇迹。

魏老9岁唱戏,几十年始终坚持“有戏有文”。“但凡大图书馆中搜索王实甫、关汉卿,寻找经典遗产《西厢记》、《窦娥冤》,都有与其文学价值相符的名贵线装版本。可惜晚清后‘角儿制’兴起,演技空前发达,戏与文没能比翼齐飞。”由此,魏先生自定戏文“指标”:戏剧性与文学性并举,可看性与可读性兼备。台上可演,案头可读,成就了《人生如戏》进入收藏级殿堂,《中国公主杜兰朵》的中西对阵,以及《潘金莲》的轰动如潮。

探索:新兴时代 川剧路在何方

2006年,川剧赫然列入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预示着它即将消失的危险处境。中国唯一培养川剧演员的川剧学校,现已和四川省舞蹈学校合并,改名“四川艺术职业学院”。目前成都川剧主要表演场地仅为四川川剧院和成都川剧院……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魏明伦深感川剧日趋小众。

如何传承和丰富这一宝贵的本土文化?魏明伦认为,剧作的推广非常重要。2003年,他创作的川剧《变脸》第二场戏文被选入全国中学语文(人教版)必读课本。6000多字戏文共计12页课文,以每年20至30万册的规模,成为全国学生和语文老师分析教学的范本,对川剧的传承可谓功德无量。而论及新时代的剧本创作,魏老建议要贴近生活,年轻的编剧要多下基层。亲耳听,亲身体会,汲取民间川剧故事精华,才能创造出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剧本。 书香成都记者 杨晓蓓 摄影 李豫龙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