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非常“主旋律”的美国大片

2013年02月26日 03:58
来源:东方早报

与其说《刺杀本·拉丹》(Zero Dark Thirty)是一部反恐电影,不如说它是一部打着反恐旗号的女性题材电影。

与其说《刺杀本·拉丹》(Zero Dark Thirty)是一部反恐电影,不如说它是一部打着反恐旗号的女性题材电影。当女主角马雅(Maya)在隔窗上写下“129”,房间内那位“打酱油”男配角突然莫名其妙地感慨“It's her against the world”(她在单挑全世界啊),才算是为本片点了题。

这个外表纤弱、身材娇小的女子,在对抗着整个“男性世界”。无论是明处的官僚体系还是暗地里的恐怖组织,那可都是老爷们说了算的地方,偏偏她闯了进来。所以,把本片当作重口味的美版《杜拉拉升职记》更好些。

当然,女人们把它当《甄嬛传》看,也并不妨碍男人们把它当成《雍正王朝》来欣赏,只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本片只有演义,绝不会有真相。因为有关如何追踪及击毙本·拉丹的记录仍旧属于机密档案,本片所呈现的,也只是美国官方、军方想要呈现的。

或许你会说,可影片高潮的阿伯塔巴德段落,几乎完全采纳了《艰难一日》一书的描述,而将美国国防部的官方版本彻底抛弃。

是的,没错。官方版本中,“拉丹探出头时并未被击中,而是退回房间后,海豹突击队队员害怕他使用武器而将其击毙”这一情节并未出现,而是“侦察兵发现距离自己十步开外的走廊右侧房间探出一个男人的头,即向其开枪。这个男人消失在了门后……进入房间后,队员发现一个男人倒在床脚边,两个女人惊恐地用阿拉伯语哭喊着”。

但请注意以下细节,本片编剧兼制片马克·鲍尔已不止一次在媒体上表示,感谢五角大楼、美国中情局等机构及人员的支持。同时,电影中有关拉丹如何暴露的情节(他的科威特信使是如何被跟踪到的),这一段落虽然看得你心情跌宕起伏,但实际上这与2011年,美国政府内部人士透露给《华盛顿邮报》并刊载在当年5月2日网站上的报道毫无二致。也就是说,拉丹怎么死的这种战术细节暴露无损反恐大局(或许会激怒恐怖分子,但也仅此而已),可如何追踪到拉丹等核心战略机密就绝对不会暴露在阳光之下。

正因此,电影前半段出现的诸如体罚、侮辱及水刑等虐囚情节,对于美国形象而言,也不能说是完全的“负资产”,尽管美国国会内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议员如麦凯恩等站出来,指责本片有关中央情报局利用酷刑得知拉丹下落的描述“失实”,但诚如即将卸任的美国国防部长、也是击毙拉丹时的中情局长帕内塔所言,“有些情报正是上述审讯方式的结果,但我认为很难说它们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也等于在暗示“真正逮住拉丹的细节没有出现在这部电影里”,因为帕内塔还邀功地补了一句“我才是亲历过击毙本·拉丹行动的人”。

而且一如往常,本片也十分注重“政治正确”,以黑幕呈现“9·11”,却实景再现沙特、英国的恐怖事件,除了因为判断美国观众对其他国家发生的事情不了解之外,也是在顾忌美国观众至今尚待治愈的脆弱神经,也因此在中情局兰利总部内一位美国穆斯林高官在做完拜功之后下达猎杀本·拉丹的片段就成了绝对不可删除的情节。我猜,这也算是本片原名《为了上帝和国家》(For God and Country)最终被改成“Zero Dark Thirty”这个奇怪的军事术语的原因之一。

不管怎么说,本片是一部非常美国“主旋律”的大片,推出了一位“高大全”三突出似的女主角,让美国观众在电影院内十分解气的电影。

录入编辑:王卉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