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降魔后的“西游”还剩下些什么?

2013年02月24日 13:36
来源:羊城晚报

由周星驰导演的《西游·降魔篇》正在上演,观众看后有人笑了,有人哭了,也有人认为没有拍出星爷的水平……经典被改编成影视本来就惹争议,何况是《西游记》这样经典中的经典。经典改编是成功或失败?经典的改编传递出什么样的意味?解读《西游记》屡屡被改编成影视的历程,也许可以略略探知其中的玄奥。

古典篇

圣魔纠缠中的自由书写

周星驰曾说过,他对“西游”题材的情有独钟,是因为“孙悟空给我自由奔放的创作快感”。我宁愿相信,这是星爷的一句大实话。在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唯有《西游记》带上了自由的精神印迹。石猴就是自由的化身,它孕育于灵石,无父无母,代表着一种天然的新生秩序。但在吴承恩笔下,这种秩序不是自足的,它要么入魔,要么成圣。孙悟空就是在魔与圣的两种身份纠缠中完成对自由的追求。这种书写,代表了吴承恩时代对自由的最高理解,同时也是一种局限。但不管如何,那个敢于抗议天庭权威的孙悟空,已成为中国本土的自由精神的源头之一。而那个耽于享乐的猪八戒,则让这部志怪小说有了那么一点点“人味”。

大话篇

新启蒙时代的精神颠覆

由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发轫的自由意识,在当代的经典再生产中一度被创造性发挥,从而创造了另外一个经典,那就是由周星驰制作并主演的《大话西游》。1994年末1995年初的春天,《大话西游》先后在香港和大陆公映,但市场反应平平。1996年之后,这部电影出现了命运的峰回路转,导致这种戏剧性命运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整个中国社会正在发生一场深层次的意识形态启蒙运动,自由的观念在新经济形态的力挺之下,开始向大众层面渗透。在这个节骨眼上,《大话西游》无意中进入大学校园,获得了大学生的热捧,并进而成为一种有效的大众启蒙工具。一直到本世纪初的前十年,《大话西游》的无厘头话语依然影响深远,乃至在网络话语的推波助澜之下呈泛滥之势。

周星驰一度让孙悟空的自由者形象获得了创造性重生。在原典《西游记》中,唐僧与孙悟空之间是一种师尊徒敬的传统关系,而在《大话西游》中,唐僧是一副神神叨叨的欠揍形象,孙悟空则对唐僧不厌其烦,将师傅形容为一只苍蝇。影片对传统师徒之道的颠覆,固然不能被理解为是一种自由主义的表达,但在权威压倒一切的历史惯性之下,这种颠覆让人看到了另一种秩序。只有当另一种秩序成为可能时,自由才成为可能。

不仅如此,《大话西游》还赋予了孙悟空这个角色以两性情感的故事维度,这是对原典《西游记》的大尺度超越。在影片中,至尊宝(孙悟空的转世)与紫霞仙子的情感历经万难,最后得到相互确证,这种情感叙事,使得孙悟空的古典形象终于走出了魔与圣的迷障,迎来了活生生的人的光辉。

《大话西游》的自由观念,不仅体现在孙悟空的人物形象再造上,还表现为它的“无厘头话语”和“穿越结构”对传统文艺经典生产方式的深度反叛。理解这一点,或许需要回到这部电影产生之初的历史语境中。在《大话西游》之前,周星驰的“无厘头话语”已在香港流行许久,但在大陆还不具有受众基础。正因为此,在电影拍摄制作的过程中,香港彩星团队与西安电影厂团队出现了观念上的根本分歧。后者无法接受这种偏离大陆美学规范的电影,对其市场前景也持悲观态度。西影厂团队的意见当然有其道理,随后两年《大话西游》在大陆市场遇冷,便是明证。但西影厂团队没有意识到,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正在蓄势待发,与之相应的意识形态也正呼之欲出。1996年之后,《大话西游》的“无厘头话语”开始在大陆无障碍通行,至1998年前后形成高峰。

细察之下,我们还可发现,《大话西游》的“穿越结构”在大陆文艺界也已有不少知音。例如张艺谋的电影《古今大战秦俑情》和王小波的长篇小说《寻找无双》,都是典型的穿越叙事。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大话西游》参与推动了一次思想的解放运动,在这个意义上,大话西游的自由观念,与其说是与生俱有的,不如说是在当代现实中被赋予的。

然而《大话西游》的自由观念注定是不彻底的。在这部影片的结尾处,至尊宝对自由和爱情的执着追求以宿命式的悲剧而终结,这也为周星驰在18年之后推出《西游·降魔篇》埋下了伏笔。

降魔篇

想象与自由的退化

在宽大的屏幕上,如来佛祖的巨大手掌缓缓落下,压向面目狰狞的孙悟空,影院巨大的声响和三维视觉的冲击一定让你收获了身心的震撼,而我的内心却变得拔凉拔凉。当我看完贺岁片《西游·降魔篇》,我意识到:自由终结了,想象力也终结了。《西游记》这部古典小说,在当代经历了近三十年的经典再生产,先是实现了一种关乎自由的想象力解放,最后又退回到想象的原点:那个热爱自由的石猴,在周星驰亲手创作的电影脚本中,依然是魔性难驯的猴妖,而如来佛祖还是降魔引圣的最高“正能量”。

影片的结尾部分勾出了整部作品的故事结构:以驱魔为志业的陈玄奘,在降魔师段姑娘的帮助下先后降伏了水妖、猪妖和猴妖,并悟得大爱的真义,走上了向西取经的道路。这个“取经四人帮”的故事,完全脱胎于吴承恩笔下的叙事框架,了无新意。不同的是,相比之原典《西游记》,那个孕育于天地精华而又热爱自由的孙悟空被彻底妖魔化了,而无边的佛法却成了唯一真理。通过圣魔极端对立的叙事,来消解《西游记》原典中关于自由精神的叙事,这更像是这个时代的某种观念的退化。

星爷用了十多年时间来创作《西游·降魔篇》这个剧本,可谓用心良苦。但时移世易,星爷再次出手时,自由的理想色彩已荡然无存了,剩下的只是“人人心中都有一点魔”和“小爱包含在大爱中”这些老掉牙的小哲理。

曾念长

标签:西游 剩下 入魔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