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赵健:至乐莫过于读书

2013年02月24日 07:01
来源:信息时报

▲镜像书法长卷《资治通鉴》

赵健的书房兼创作室,是在他办公室中用垂帘掩起来的一半空间。这里错落有致地摆放着他的书法、国画、油画、摄影作品。墙角的广彩大花瓶里插着卷轴,桌上一匣印章,也是赵健自己篆刻的。此时,桌上正放着一条写到一半的宣纸,凑过去看看,字迹居然是从纸背后反着写上去,然后从正面观看的。这件作品是他正在写的镜像书法长卷《资治通鉴》中的一部分。赵健告诉我,三百四十多万字,294卷的《资治通鉴》,如今他已写完了289卷,这件作品,他已经做了近十年。拉开一旁的木柜,里面满满当当摆着写完的部分,看起来甚是惊人。

我们的谈话,也就从这一柜镜像书法长卷《资治通鉴》开始。

当书法成为生命的本能

赵健,军人出身。三十多年前,在空军某部队服役时,在执行作战任务中,不幸负伤,当时医生告诉他,下半辈子有可能要在轮椅上度过了。坚毅的赵健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在接受痛苦的牵引治疗的同时,向书法寻找生命的另一种可能。在生命的极致痛苦中,是书法给了他力量和精神支持,在康复之后,利用所有的业余时间和极少的工资收入,集力付资,伏地习书。他也将练字变成生活中最重要的习惯,并且将艺术追求拓展到绘画、篆刻、摄影、音乐等领域。

“现在我每天平均都要写四个小时以上的字,一日不书觉思湿。”赵健如今在企业工作,白天要办公,只能利用中午和下班之后,在这一方天地中歆享书艺之乐,“写着字我会忘记时间。”常常几个小时、到深夜、凌晨不知不觉就在书法书写中过去了。

正是他把书法艺术融进生命中的态度,使他在书法艺术创作道路上找到了自己的特色——不拘法度、布局唯美,线条具有现代感的大家风格。

汉字之美让我激动

赵健的有些作品创作过程很“炫技”,比如前面所说的镜书法长卷,将传统书法中极力诠释“力透纸背”的美感光炫;又如“倒书”,是不按字的笔顺,由最后一笔划从后往前写字;还有左手书,以及尺寸巨大的榜书……,说及到文字书写,他说字的形在脑子和心里,随手而至,是心脑的结合,不单是手上功夫。对于这些作品,赵健认为,灵感来源于他对文字的敏感。

“汉字的美,时时刻刻让我激动,”为了这种美,他多年来业余从事文字研究,尤其是甲骨文、金文、籀文,从它们的起源、发展、变革、书写等许多角度进行了研究。“中国文字从哪里来?文字是文化之魂,它是思想文化的沉淀,它引导社会感知。把思想推远,不论是历史积淀,还是现代人的精神面貌、社会演变,都会变异为对文字的影响。所以,对我来说,书画也好,篆刻也好,都是最传统也最深入人心的文化表达方式。包括现在年轻人在网络上用的新文字,也都可以搜集起来进行研究,丰富我们的文化。”带着这样的想法,他策划的300集的长篇动漫作品《文字的前世今生》,已近成品应世。

新印象文化:对当代文化艺术的一种试述

赵健说,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最根本的目的,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而文化是随着社会变化而显示出阶段性的,对于20世纪中叶晚期以后的中国文化,他提出了“新印象文化”这个概念,并创立了广东新印象文化艺术研究院来对此进行推广研究。

在赵健看来,新印象文化艺术是包括了影视、戏剧、音乐、舞蹈、杂技、曲艺、文学、建筑、雕塑、书画、摄影等门类的宏观艺术概念。它和西方的新印象画派不同,指的是刚体验到或刚刚出现的、创新的艺术感悟,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描述当代熟悉的艺术生活,表达时代客观的艺术情形的创作过程。

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概念?它与“当代艺术”又有怎样的区别?赵健说,随着20世纪中后期全球化的进程,社会的变革带来了文化的变革,传统审美向新印象转变是必然趋势,西方文化强烈“感染”着东方人,“我们应该指出,西方‘文化压迫’,准确的说,是东方文化带着西方文化的文明回归。据史料记载,全世界所有的古民族和现代民族的文字,都是参照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古彝文字衍造而铭世,鉴于自7500—9000年前传至西方,对世界古文明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古彝又是世界文明(文字)的始祖。依古释今,整理、传承、修变新印象文化艺术,势在必行,新印象文化艺术的出现,亦是应时代的承载而诞生。”

赵健相信,文化艺术使民族和社会认同,“新印象”是必经之途。“首先,要尊重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将传统技艺的枝角,伸展到现代的艺术意识中,拆离融合。不仅是继承,还要传承,更重要的是要发展、创新,切实找到文化艺术与现实社会及现代人的契合点。作为一个艺术流,新印象文化还没有找到确切的标准,但能够将各方面的力量集合起来为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弘扬做些思考研究,用流行的话来说,是社会正能量。”

关于读书的二三问

信息时报:平时喜欢读哪些书?

赵健:我读书比较泛,相信“开卷有益”。只要看书,总会有所收益,哪怕一时你觉得它用不上,将来一定会有用。渊识久积成博,识多则溢。不管历史、文化、哲学、经济、社会方面的书都看,不过最喜欢看的还是史籍。我觉得要了解传统文化,首先就要读史籍,这里面有“纲”,有书就有史嘛,还有就是对书法艺术提高也有帮助,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很多答案。

信息时报:为什么会想到用十年时间把《资治通鉴》写成书法长卷?这本书对你很重要吗?

赵健:很重要!从中得到了很多人生启示。过去我们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觉得,“修身”,除了理论上和专业要求外,可以看冯梦龙的《三言二拍》,“齐家”,我的个人观点,看看流行的描写家庭情感关系的文学作品就可以找到各自所需,“治国“,可以看《左氏春秋》和《史记》,“平天下”,就应该读看《资治通鉴》了。古今帝王君主都在《资治通鉴》里面得到了执政、出仕为人启发。我在着手写这个长卷之前,认真通读了五遍《资治通鉴》,读到第六遍我即产生了用书法形式抄写,因为我太喜欢这部书了。

信息时报:把这本书写成书法长卷的形式,对社会的意义是什么?

赵健:对社会的意义是潜在的,是“执艺术润染心灵,让文化照亮明天”。《资治通鉴》书法长卷本身的意义不在于有多长,有几万米,她是从艺术本质的层面来体会的,能够着实的表现出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以及传承中华文化的信心和执着……。有句话,至乐莫过于读书,至要莫过于教子。最快乐的事情是读书,最重要的事情是教育孩子,教育下一代。现代人需要读书。现在的年轻人什么都有,光鲜的外表、高科技的技能、富足的生活享受,他们都不缺,就是缺少文化,不光孩子们,许多成年人都缺一点儿文化,而且,对文化不感兴趣。他们觉得传统文化太难、离现代生活太远、缺少关联,这种情况下你怎么办?写成书法作品它的意义何在?现在可能没有,将来一定会有。我们现在说五千年文化,将来孩子们会说中华六千年、七千年文化,他们会怎么看待我们这个时代?总要给后代留下些什么。

书房主人

赵健

字舒言,在部队与书画、摄影、篆刻结缘,刻苦从艺书画四十多年。创立新印象文化艺术流,广东新印象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广东舒言书画院院长、广东书画艺术专业研究会主席、广东省社会组织总会常务副会长。

本版采写 信息时报记者 冯钰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