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诗人已去 “小草”永歌唱

2013年02月22日 05:33
来源:成都商报

昨日上午9点30分,诗人雷抒雁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举行,诗人、作家、普通群众,共有1800余人前来悼念,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等作协领导也前来表示沉重的悼念之情。

雷抒雁2012年5月任中国诗歌学会会长,并担任中国作协诗歌专业委员会主任,曾任《诗刊》社副主编,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他的《小草在歌唱》又唤了起人们的对那个时代的记忆。

他的诗

我敢说:

如果正义得不到伸张,

红日,

就不会再升起在东方!

我敢说,

如果罪行得不到清算,

地球,

也会失去分量!

——《小草在歌唱》(节选)

1979年6月8日,有一首诗,被庄重地载入当代中国文学史。

这一年,苏醒了的中国如同一座喷发的火山,人们肆意挥洒着被压抑了多年的激情。继春秋、唐宋之后,诗歌的风帆又一次高高扬起。不约而同地,以“诗”的名义,艾青、臧克家、蔡其矫、李瑛、雷抒雁、芒克、梁小斌、舒婷、杨炼等一大批新老诗人凝聚在《诗刊》周围,以诗的形式,探索着国家的航向,抒写着时代的诉求。

这一年的6月8日,雷抒雁吟出他心中的歌——《小草在歌唱》。诗中,他对十年浩劫的荒谬岁月痛苦思索,将被残杀的共产党员张志新比喻为“小草”,询问真理、扣问良心、质问世界,也访问自己。

当瞿弦和在北京中山音乐堂朗诵完《小草在歌唱》后,他和现场观众全都热泪盈眶,先后谢幕6次之多。

此后不久,这首诗传遍整个中国。34年过去了,往事如云烟飘散,然而,《小草在歌唱》却如同一把尖刀,将那个场景牢牢刻在每个人的心底。

他的信

逝世前一月

他写封信给20年后的自己

2013年1月16日,病榻之上,雷抒雁最后一次执笔,一篇《写给二十年以后的自己》,亦成为诗人的绝唱。

而今斯人已逝,他再也无法收到这封寄往未来的书信,但从诗一般的词句中,我们依然体悟到一种豁达的心境,一身家国情怀的担当,一份饱含深情的憧憬。

亲爱的:

我在写信给你,写给二十年后的你,说是给你,有点怪怪的,其实是写给我自己。

二十年,不能算太长的时间,但对于一个古稀老人来说,已不可轻易言短。如果是二十年以前,写给今天,我或许有很多话要说,那时我年轻,工资低,房子小,总觉得生活对自己太苛刻,想住大房子,现在看起来许多不现实的诉求,在当时都成为一些悲切愿望甚或一些可笑的牢骚。二十年过去了,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我自己,包括许多和我一样的人,或者比我困难的人都改变了命运,变得富裕起来。

今天,我们全民族正在努力完成一个“中国梦”。这正是千百年来,无数的仁人志士,流血牺牲,为之奋斗的一个梦想。亲爱的,二十年后这封信我希望你能有幸收到。

抒雁 2013.1.16

(据《人民日报》,本文有删节)

1800余人送别诗人

《小草在歌唱》首位朗诵者泪流满面

诗人之死总是让人加倍感伤。昨日,雷抒雁的同乡好友、鲁迅文学院副院长白描在悼念现场,自从14日雷抒雁去世后,他一直忙于其后事,白描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因为是遗体告别仪式,不是追悼会,来的作家都默默吊唁,都不发言。“告别仪式非常隆重,据统计有1800余人,最让我感动的是自发来到告别仪式的读者粉丝们!自发聚集来参加,拉着横幅,一位老人冒着寒风凛冽,站在告别厅门前,一字不落地大声朗读了全篇《小草在歌唱》!”

白描称,他和雷抒雁的大儿子雷雨、小儿子雷洋、一位忠实读者山西的张秋利四人一起把雷抒雁骨灰收敛。“我们负责保管和存放起来,目前没有下葬安排。可能会葬于八宝山。目前,这个作为官方仪式到此为止。以后清明节等,鲁迅文学院、中国诗歌协会会自发组织一些诗歌朗诵活动来纪念他。”

瞿弦和也是第一位朗诵这位诗的作者,他手拿雷抒雁的照片,泪流满面地来告别。说起自己是《小草在歌唱》首位朗诵者的身份,他仍满是自豪,“雷抒雁是用自己的责任感和激情在创作,人民需要这样的声音。”

我们为什么纪念雷抒雁

鲁迅文学院副院长白描:

他的死,让中国当代诗歌面临一个巨大空缺

谈到为何如此多人来送别雷抒雁,白描告诉记者,读者封给雷抒雁“人民诗人”的称号,因为他在每一个大的历史关头,总有他的声音,总有反映诗性、诗人良知的东西吐出来。作为雷抒雁的同乡好友,白描露出了西北人的耿直:“这是得罪人的话,但我一直认为,他的离开,让中国当代诗歌面临一个巨大空缺。”

为何在《小草在歌唱》红火后,雷抒雁再难达到当时的巅峰,白描称,其他的诗歌很难达到,因为作品是时代的产物,属于灵感爆发写出的东西。而这首诗代表了知识分子对那个时代的反思、质问,对自身良知的拷问,他是开创了反思文学的鼻祖。“2003年他昨晚直肠癌症做手术,一般人就是好好保重身体,颐享天年,恰恰相反,大病反倒激发他创作的高峰,写了大量诗歌、散文、随笔,其中包括反映汶川地震的《悲回风:哀悼日》、《生命之花:毁灭与新生》。”

中国作协副主席、《诗刊》主编高洪波:

《小草在歌唱》充满哲思反省,解答了时代的命题

昨日,记者联系到中国作协副主席、《诗刊》主编高洪波时,他刚好为好友前同事雷抒雁题了挽联:“小草一唱动天下,三十年诗心如火。松柏长吟感家国,雁归去何日再回”。

高洪波第一次和雷抒雁见面是1978年秋天,当年雷抒雁36岁,比高洪波年长9岁,在白洋淀的湖面上,雷抒雁模仿捕鱼的动作,是一个有趣的西北汉子。半年后,瞿弦和第一次在中山公园音乐厅朗诵《小草在歌唱》,这给在场的高洪波留下深刻形象,深感共鸣。高洪波说他当时立即给雷抒雁写了信,并很快收到他的回信,信中雷抒雁讲述自己怎么写小草的,并写道:“我喜欢那种闪耀着火的光彩,放射着火的灼热的诗,这种诗活跃的生命和力量,使你不想躺下去,而要站起来,跑向前去,这便是我对诗的理解。”

高洪波回忆,张志新的故事报道出来后,这首诗非常深刻独到的剖析封建意识,充满哲思反省,解答了时代的命题。至于为何仅《小草在歌唱》流传甚广,高洪波称并非如此,雷抒雁还写过《信仰》《太阳啊太阳》《真实》《审判》《故乡情思》《种子》,“这一批诗我都研究过,专门写过文章《思索与诗情》来谈雷抒雁的诗。”

中国文联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洪烛:

《小草在歌唱》是一个时代的绝唱

昨日,记者联系到中国文联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洪烛,他和雷抒雁曾一起在《诗刊》做同事,他为纪念雷抒雁作诗一首——《小草的怀念——写给诗人雷抒雁》:“小草没有嗓子,是喜欢小草的人在歌唱。小草没有耳朵,是小草喜欢的人在倾听。小草不小,经历再多的沧桑也不老。小草不老,几辈子的事也忘不掉。当年的小草,如今比树高。当年的歌手,忽然不见了。”

作为后起的诗人,洪烛说,雷抒雁的诗歌属于洪钟大吕,有很明显的上世纪80年代的审美特征。他的《小草在歌唱》是那个时代的心灵史。“《小草在歌唱》是一个时代的绝唱,勇立潮头,拉开了新时期思想启蒙运动的序幕。得天时、地利、人心,因而广泛流传,成为新时期诗歌史开篇之际无法绕过的标志性建筑。其对中国诗歌流向的拨乱反正作用,类似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郭沫若的《凤凰涅槃》。”

友人悼念

诗永在,诗人永在

——记抒雁

□程步涛

抒雁走了。走时,癸巳年正月初五凌晨的鞭炮刚刚燃响,这是送别,也是相伴。

我和抒雁相识相处已经三十多年。因为太熟悉,平日从未丈量过他在自己心里占据的位置,直到他离开了,才发现自己心里竟出现了一片永远无法填充的巨大空缺。这些天,我总是想起抒雁的音容笑貌,心里的滋味是涩的,是苦的,想着想着,眼眶就湿了。

一天上午,大家像平日一样,走下班车,走进办公室。刚坐下来,抒雁和我说,我昨晚写了一首诗,你看看。我还没看完一页,他又拿过去说,我给大家读吧。接着,便用他那带着陕西口音的普通话朗诵起来。那首诗就是让他名满全国的《小草在歌唱》。他读时,全办公室的人都动也不动地听着,读完了,大家依然一动不动。我看见抒雁眼中有泪光在闪。很快,《小草在歌唱》便在《诗刊》发表并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那是个充满激情的年代,诗歌朗诵会成为最受人们欢迎的一种演出形式。在一个大型诗歌朗诵会上,瞿弦和同志第一次朗诵《小草在歌唱》,编辑部的几个同志都去了朗诵会场。瞿弦和同志朗诵到“母亲啊/你的女儿回来了/她是水/钢刀砍不伤/孩子啊/你的妈妈回来了/她是光/黑暗难阻挡/死亡不属于她/千秋万代/人们都会把她当做榜样”时,全场听众为之起立长时间鼓掌。抒雁没有站起来,他坐在座位上用双手捂着脸,而眼泪却从指缝间流了出来。

《小草在歌唱》对于抒雁,则是他诗歌创作的一个喷发口。1980年《小草在歌唱》获1979—1980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1986年,诗集《父母之河》获全国第二届诗歌奖;1998年,诗集《青春的声音》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003年获《诗刊》杂志年度奖、2004年获《人民文学》年度奖……三十年来,他出版了近20部诗集和十多部散文随笔。从他的笔底流淌出的令人惊叹赞羡的文字,成为共和国文坛的奇葩和重要收获。抒雁倒在病榻上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将正在编校的九卷本《雷抒雁文集》赶印出来,送到了医院。如今,这还没有和读者见面的文集,就摆放在家人为他设置的灵位前。

抒雁终于倒在了病床上。我去看他。他笑笑,握住我的手说,就是感到没有劲,养一些日子或许会好,好了,你就陪我去承德的周台子村看看。承德市文联组织诗人为这个村庄写了七十多首诗编成一部诗集。抒雁为这本诗集题写了书名。抒雁说,诗人应该把目光投向我们的人民,承德文联的做法是对诗歌人民性的最好注解。我说,等开春暖和了就陪你去。就是这天,他对我说,让韩作荣同志来一趟吧。我点点头。抒雁是中国诗歌学会的会长,作荣是常务副会长。我知道,他这是想交代工作。中国诗歌学会换届不久,许多工作都是刚刚展开。

记得那一天夜里飘了些雪花。第二天,我打电话给作荣,作荣说,他去看抒雁了,接着,电话的那一端传来哽咽声。

人类永远没有力量迟滞时间的脚步。抒雁走了,跟随着时间的脚步平静地走了。他的身后,是他那充满睿智哲思的诗作光辉照耀着的文学原野。

诗永在,诗人永在。

2013年2月16日深夜

作者为原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现为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

(据《人民日报》,本文有删节)

标签:歌唱 诗人 已去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