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纸牌屋》背后的八卦

2013年02月22日 03:53
来源:东方早报

千百年来,政治文学的经典主题之一便是——一个人如何应对权力、野心与堕落。

1990年,英国BBC把迈克尔·多布斯爵士的政治惊悚小说《纸牌屋》(House of Cards)搬上荧屏。该剧被评为“100部最佳英国电视剧”。20多年后,美国人也翻拍了这部作品。今年2月1日,由美国网络视频租赁公司Netflix制作,大卫·芬奇监制、导演,凯文·史派西主演的《纸牌屋》播出。在网络上一下子放出13集的播出方式,史无前例。中国观众称该剧是“白宫版《甄嬛传》”。

凯文·史派西饰演众议院多数党党鞭弗朗西斯·安德伍德,他的表演如同在演莎士比亚戏剧。

凯文·史派西饰演众议院多数党党鞭弗朗西斯·安德伍德,他的表演如同在演莎士比亚戏剧。

 凯特·玛拉饰演记者佐伊

 凯特·玛拉饰演记者佐伊

英国版《纸牌屋》主演伊安·理查德森

英国版《纸牌屋》主演伊安·理查德森

剧情简介

经过数轮激烈角逐,新一届美国总统加勒特·沃克(迈克·吉尔饰)诞生,自称水管工的众议院多数党党鞭弗朗西斯·安德伍德(凯文·史派西饰)在其背后功不可没。然而弗朗西斯并未如愿当上国务卿,他为此恼怒不已,发誓要将背叛了自己的沃克拉下宝座。利用新总统拟推的综合教育改革法,弗朗西斯操纵《华盛顿先驱报》女记者佐伊·巴恩斯(凯特·玛拉饰)大做文章。初战告捷,他旋即指派手下对新政府展开新的围剿,同时巧妙化解躲避来自政敌的明枪暗箭。“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在弗朗西斯身上得到最佳体现。

名词解释

纸牌屋

(House of Cards)

原本是一种用扑克玩的游戏,即将扑克牌按力学原理如叠罗汉般层层累加。英文里这一词组还有一个引申义,表示某一结构或事态原本就基础不牢靠,随后又在有意无意间因移除某一元素,使得它最终崩塌的结果。多布斯爵士在写作小说时正是使用了该词组的引申义。此外,“House”在英文中常指代议会,而“Cards”也与投票有关。

党鞭

(Party whip)

这是一个政党名词,指那些在国会里代表其政党领袖,督导其同政党议员出席及表决行为的人。剧中安德伍德是多数党党鞭(The Majority Whip),其职责就是帮助众议院院长与多数党领袖协调意见,为政党决定法案或政策的否决和通过方针。

千百年来,政治文学的经典主题之一便是——一个人如何应对权力、野心与堕落。

已然辞世六载的伊安·理查德森曾是英国最知名的莎士比亚戏剧演员,当年他捧起《纸牌屋》(House of Cards)剧本,便发觉该剧与他主演多年的《理查三世》和《麦克白》何其相似。理查德森后来曾说,他在出演《纸牌屋》(BBC版,1990年至1995年出了三季)时始终是以刻画理查三世的方式表现剧中那个工于心计的男主角弗朗西斯·厄克特。

2011年,美国导演大卫·芬奇逐个给美版《纸牌屋》的“演员甄选名单”上的候选演员打电话。凯文·史派西在犹豫是否要腾出一年时间拍这部电视剧,因为他正在排舞台剧《理查三世》,芬奇在电话那头兴奋地说:“那么这戏的男主角非你莫属了。”

尽管英剧里有点贵族气质的姓氏“厄克特”改成了过于普罗大众的美国姓氏“安德伍德”,而且还依据美国政坛人人都有“昵称”的传统将“弗朗西斯”弄成了“弗兰克”,但《纸牌屋》男主角依旧是一位腹黑大叔,他操纵着权谋,想尽一切办法要将政治对手置于死地。除了英国议会大楼标志性的大本钟与象征阴谋的伦敦老鼠外,美版《纸牌屋》差不多将1990年的英版同名剧作来了一个拷贝不走样。甚至连厄克特的那句经典台词“You might very well think that; I couldn't possibly comment.”(你很有可能这么认为,我却对此无话可说)也照样成了安德伍德的口头禅,只是美版主人公还多了一个用戒指敲桌子的习惯动作。

主题虽然古老但依然有趣

大人物之间勾心斗角,这是政治戏收视率的保证。当年多次捧得艾美奖的《白宫风云》(The West Wing,1999年至2005年播了七季)便是明证。然而最近几年,政治剧在美国有式微之感。去年美国总统大选之际播出的《政坛野兽》(Political Animals),虽然它影射了希拉里与奥巴马很有噱头,但并未得到业界好评;《副总统》(Veep)及《总统一家》(1600 Penn)也只好走起了喜剧路线,搞得像是合家欢似的。

如果创造不了经典,那么就复制经典,毕竟英版《纸牌屋》曾被英国电影学院收录进“100部最佳英国电视剧”(排在第84位)。从目前的反响来看,美版《纸牌屋》是成功的:《今日美国》报告诉读者“放下对网络剧的成见,这是一部艾美奖水准的电视剧”;《人物周刊》的剧评家更是只看了头两集就忍不住写下天花乱坠的评论,形容词里堆砌出“电影般的色彩”、“平顺圆滑的情节”、“原油池般的黑暗”等形容词;《丹佛评论》也正面评价说该剧拍出了“权力与腐败混合而出的一种奇妙的酸味”。

但《纽约时报》知名剧评家亚历山德拉·史丹利也指出,美版第一季13集在剧情上并未能始终保持高水准,她略略调侃了一下编剧鲍尔·威利蒙(他的上一部编剧作品也是与政治有关——乔治·克鲁尼主演的《总统杀局》),称他和剧集《新闻编辑室》(The Newsroom)的编剧阿伦·索尔金犯了同样走火入魔的毛病——过于追求完美,让剧情上有时显得奇怪而又陈腐。但好在“戏不好,人来补”这句横店名言也可放之四海皆准,史派西入木三分的演技在很大程度上抬升了全片质量。史丹利就称赞他如同在演莎剧,“政府是不牢靠的,这个主题虽然古老,但依旧有趣。”史丹利最终还是赞美了一番。

如果有性急的观众想要翻出英版三季《纸牌屋》来打发等待美版第二季的时光,或者干脆翻出迈克尔·多布斯爵士写就的同名原著来看,那么这可能会成为一场大家来找茬的游戏。原因很简单,当年多布斯并未想到要写“三部曲”,他在小说结尾把厄克特写死了(与女记者的瓜葛导致跳楼自杀),不过后来他在为BBC写剧本时为了满足广大英国人民的精神需求,又在电视剧里把他写活了(改成他将女记者推下了楼)。还有,小说里厄克特从未突然扭转头与读者聊天,剧中如此神奇的“打破第四堵墙”,是理查德森建议的,于是旁白成了莎剧中的独白。

话说回来,这部讲美国政治运作的网络剧能够漂洋过海红到中国,并被封为白宫版《甄嬛传》,部分原因在于剧中有大段有关“第四权力”媒体生态的描写。当年英剧里虚构的《纪事报》只是如实复制了保守党与《每日电讯报》的关系。美剧自然也少不了当年揭露水门事件的《华盛顿邮报》,剧中那家虚构的《华盛顿先驱报》一看便知原型是何。只是1990年,尚是大报无限风光的年代,到了2013年的美剧里,只剩下《先驱报》主编不合时宜的“严肃办报”的新闻理想了。

一些网络评论该剧影射了“奥巴马总统连任后,国务卿人选变更”的内幕。这实在不大可能,因为本剧杀青在2012年10月左右。大卫·芬奇要真有未卜先知的本领,那么剧情走向就不会是现在这番模样。

虚构与现实

不过虽然本剧是完全虚构的,剧本也是大西洋彼岸的舶来品,但仍能有考据空间。本剧将男主人公民主党人弗兰克·安德伍德设定为来自南卡罗来纳州第五众议院选区选出的议员,现实中该选区自1883年至2010年一直为民主党人垄断,但恰恰在2010年底的选举中被共和党人攻破。

也就是说,真实中安德伍德不可能成为国会内的党鞭,但从剧中他重返母校时所作即兴演讲中可知,他是在卡特谋求总统连任之后在南卡第五选区参选的,这恰恰与从1983年1月3日至2011年1月3日担任南卡第五选区国会众议员的小约翰·斯普莱特在时间上出现某种吻合。小斯普莱特虽未在民主党占国会多数席位时做过党鞭,但他却也是老牌政客,曾当过众院预算委员会主席,此人在国会期间也算是合纵连横的老手。小斯普莱特在2010年年底的国会中期选举中落败,曾是轰动美国的政治新闻(这多少与奥巴马当年强行推进医改有关),我猜当时正酝酿本剧的大卫·芬奇不可能不注意到这一点。

也正因此本剧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国政治的底色。安德伍德在剧中表现出的政治倾向似乎与共和党温和派没有太大区别,反而与党内自由派相差甚远,这恰恰是美国南部多州民主党人的特点——他们只是在经济话题上偏向工会一些,但在社会议题上趋于保守,和共和党态度相似。现实就是位于内陆的南卡第五选区多数是美国乡下,虽然公职多数被民主党人把持,但其周边选区却长期是共和党的票仓。是以在历年美国大选中南卡始终是争夺激烈的“摇摆州”,奥巴马两次总统大选中都未能拿到该州8张选举人票。

说句题外话,美版《纸牌屋》采用的网络首播方式如能取得商业成功,或将颠覆整个美国电视娱乐产业。今年2月1日,本剧在Netflix的平台上一下子放出13集,的确震撼了美国娱乐界,但相比英版当年首播的大阵仗还是有些“弱爆了”。1990年英版播出时间正是撒切尔夫人下台之际,保守党党首选举前两天(英版剧情正是从撒切尔夫人下野讲起的)。据说当时梅杰要求竞选团队一律不准看这部剧,而大部分看过英版《纸牌屋》的观众都产生了“对政治的幻灭感”。毕竟英版的编剧、也就是原著作者多布斯爵士与美版的编剧威利蒙不同,多布斯爵士是保守党政客,从本质上就是政治圈内人,此公在撒切尔及梅杰时期都在党内任过要职,因此美版在政治原生态上始终是要比英版要弱一点。

录入编辑:周子静

标签:八卦 纸牌 背后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