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妙峰山庙会图的就是奉献

2013年02月22日 02:13
来源:北京晨报

编者按

为落实党的十八大“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指导精神,本报推出“美丽中国,非遗北京”系列报道,记者以“走转改”的方式,深入到北京的众多非遗项目中,实地采访,充分报道,从一个侧面向广大读者真实展现北京丰富悠久的文化传承,体现首都的文化魅力。报道共分30期,陆续推出。

春节期间逛庙会是很多老百姓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和其他庙会比起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妙峰山庙会则有它的独到之处。妙峰山庙会在每年春暖花开时举行,它强调民间祈福仪式、提倡奉献精神。大家都愿意在庙会期间施舍东西,东西舍得越多,自己的善行也就越多,收获的快乐也更多。

十五万香客旺庙会

妙峰山庙会始于明朝中后期,清代香火最盛,现在每年妙峰山的香客都有15万人左右,香会则达到六、七十档。1985年重修庙宇后,1987年妙峰山正式对外开放,1990年妙峰山恢复了传统的庙会。

庙会活动区域分娘娘庙和香道茶棚两部分。娘娘庙建在山顶,分为灵官殿、惠济祠等院落。庙会的主要活动在这里举行。北京城里及外地的香会、香客从德胜门、西直门、阜成门、西便门、广安门出城前往妙峰山。共有6条香道上山,香道上沿途3里一座茶棚,直到山顶,山上山下这样的茶棚大约百座之多。茶棚分为松枝茶棚、芦席茶棚、砖瓦茶棚和利用神庙寺观建的茶棚。最高等级的是利用琉璃瓦建造的“万缘同善茶棚”。

按照庙会传统,香客们须于出发的前一天晚上,在下会处设娘娘驾,请神、焚祀,拜祖师、守夜,第二天一早起驾出发,路上经过茶棚时,武会停止乐器响动。到达妙峰山后,先到灵宫殿焚香、叩拜、号佛,称为报号。到金顶娘娘庙后,香客们要先在庙前祭塔,因白塔代表观世音菩萨,然后会众停在庙院前,由前引手执拨旗,把各会领入庙院,会众在灵感宫娘娘殿前肃立。院内有40余块石碑,均为历史上的老会所立,众人拜碑,以示对前辈敬意。会众站好后,首先向娘娘敬献钱粮(香烛、纸码),接着会首上香、三拜九叩、攒香、焚表,最后是献艺,表演各会的绝技。礼成之后,会众到各神殿或许愿,或还愿,然后集体到回香亭(阁)回香,会首都管回到庙里,向僧人致谢,称为“谢山”。

吸引国外媒体关注

妙峰山庙会于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至十五和七月二十五至八月初一,举办春香和秋香各一次,以春香为最盛。与其他庙会不同,妙峰山的庙会是以民间信仰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民间传统吉祥文化活动。王德凤是妙峰山景区的负责人之一,从1990年起他便负责起妙峰山庙会,至今已在此工作了23年,堪称“元老级”人物,每年庙会开始前夕,都是他负责通知各会会头做表演准备工作。

王德凤称,妙峰山是北京地区碧霞元君信仰的核心空间。佛、道、儒及民间吉祥神共处一庙,香客各取所需。妙峰山庙会的香客们祭祀佛、道、儒和民间吉祥神,祈福禳灾、求子嗣、祛病痛、求吉祥平安。香客们有的零散上山、有的互结为伴、有的举家前往。有虔诚香客许愿还愿的,有“借佛游春”游山赏景的,有观看香会表演的。而说到庙会表演,种类就非常多,小车会、秧歌会等表演在此都有展示,王德凤每年3月左右便开始全国召集各会会头,以便尽早为庙会做准备。“妙峰山庙会的影响力这些年在逐步增大,最开始我们是北京各区县的花会都有涉及,每年都是各区县花会会头来妙峰山开会,后来我们开始向全国覆盖,河北、河南一带也有专程来参加花会表演的队伍。而如今国外媒体也开始慢慢关注我们,其中有一些还在专门研究妙峰山庙会的魅力。”

相互施舍成传统

妙峰山庙会是以祭祀为主的庙会,但这并不是它与其他庙会最大的区别。当问及王德凤妙峰山庙会为何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他称,因为妙峰山的庙会讲究的是奉献。庙会活动是群众自筹、自办、自管、自治的民间信仰和综合性民间文化活动,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约束力。“庙会中有各式的花会表演,但这些表演实际上都是义务的,不管花会组织多少人参加,需要参与者提前准备多少东西,花多长时间排练,这些人都是不计得失、不计报酬的。另外还有很多自发舍东西的香客们,他们提前带好粥、茶、馒头等吃的,还有的人带的是日用品,这些人把东西沿路发给其他游客或香客,可以说舍什么的都有,而且东西都是自掏腰包。”

王德凤称,不仅是个人,很多单位也习惯在庙会上施舍东西。例如去年,老字号瑞蚨祥就早早跟制作厂家签了合同,定下了5万斤馒头,来妙峰山进行施舍,而这种施舍被认为是一种行善积德。“妙峰山景区也会提前准备好一系列的服务项目,但这些服务全是义务的。其他庙会都是盈利的,但妙峰山庙会则不是,不管是香客与香客之间,还是香客与单位、景区之间全是义务的,分文不取。这种相互施舍已经成为妙峰山庙会的一大传统,也是它与其他庙会最大的区别。”

传统民俗面临传承难题

妙峰山庙会现在已成为华北地区著名的庙会之一,承载着大量的民俗事项。它保留了华北地区,特别是中国统治中心北京及周边的以民间信仰为特点的传统民间吉祥文化,是研究华北地区民众思想观念、信仰和生活情状的重要根据,在社会学和民俗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它保留下来了许多民间组织。香会是典型的综合性民间文化活动,保留了众多的民间艺术、体育竞技活动,民间手工艺的原生态。传承了各种传统表演艺术形式,不仅对保护民族民间文化有重要作用,而且丰富了社会和群众的文化生活。

妙峰山庙会虽有其重要的意义,但自1990年恢复以来,随着北京现代化的进程,民间信仰逐渐淡化,行业的变化,居住区的拆迁,原有的香会如今已变得难以维系。传统的朝顶进香程序礼仪逐渐被人们所淡忘,香会的会规也随着失传,而最为可惜的,当数部分民间艺术目前没有得到很好地继承。王德凤说:“现在很多当地居民都因为各种原因搬离了原来的住地,住的分散了,热闹劲儿也就随之减少了不少,这样有的花会就不好组织了。另外,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在家玩手机、玩电脑,很少关注这些民俗活动,缺少年轻人的参与将给日后的传承带来一定的困难。”此外,金顶娘娘庙一些原有殿堂和茶棚、香道因资金问题未能恢复,使传统庙会的一些程序和活动无法进行。

不过,随着庙会的宣传,它的知名度在逐渐提升,不少人开始逐步关注到庙会的传承事宜中来,通过对庙会的了解,普通民众对妙峰山庙会的兴趣更浓了,这也促进了庙会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一步被重视、被保护。

本版撰文 晨报记者 荀觅

“美丽中国,非遗北京”系列报道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