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藏书票 会讲故事的袖珍版画

2013年02月03日 07:05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康斯坦丁·卡利诺维奇(乌克兰)

作者:李小光(中国)

作者:托多·奥夫沙罗夫(保加利亚)

作者:托多·奥夫沙罗夫(保加利亚)

作者:李小光(中国)

在收藏领域,藏书票作为小众收藏品类,可能很多人觉得陌生,但当你了解藏书票的发展历史以及发掘它的艺术价值所在,你会发现小小的藏书票却是含金量极高的艺术品种。

“藏书票”是什么?

藏书票起源于欧洲,距今已有500年历史。它是图书收藏者以艺术化的手法来表明书籍持有的标记,一般贴在书的里封补页或扉页的右上角或中央。起初多由版画家自刻,后来发展成为根据书票主人的性格爱好等要求而设计的小张图画。藏书票的规格大小不一,其长或宽,小的3~4厘米,大的约10厘米。票面以图案为主,并配有藏书人的姓名、别号、书斋号等,有时还有一两句箴言、警句或藏书年份。藏书票就像是一个身份签名,其功能相当于中国的藏书印。是一张会讲述故事的小型版画——实用性与艺术性并存的艺术品种。所以,文化界有人将藏书票誉为“纸上宝石”。

书籍尊贵的“身份证明”

在15世纪活字印刷术还未普及的年代,能拥有纸质书籍是一件代价昂贵而又无限荣光的事情。能够拥有者通常是皇宫贵族。如今我们无法了解他们收藏书籍的真正目的是出于对阅读的真正期待,还是附庸风雅。由艺术家或藏书个人设计的精美藏书票的出现,却印证了在漫长的历史中欧洲贵族阶层对知识的尊崇。如同为书籍增添了尊贵的“身份证明”。

艺术大师的袖珍创作

藏书票在几个世纪的历史中,很多伟大艺术家如丢勒、马奈、马蒂斯、毕加索、李桦、赖少其等,都曾为同时代的名人创作过极为珍贵的藏书票。他们的参与,有意无意地造就了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双重叠加,无疑把藏书票的收藏价值推向了高峰。

科技的发展,阅读方式愈发多样化,藏书票的实用性也逐步消亡,而其艺术性反而得到完全释放。如今,藏书票在进入当代语境后,更显生机勃勃。在“2012第二届广州国际藏书票暨小版画双年展”上,不乏优秀作品,特别是来自拥有传统优势的东欧国家的作品,为国内同行和观众展示了藏书票艺术更加广阔的视野。 (徐锦昆)

注:本文藏书票作品均选自于“2012第二届广州国际藏书票暨小版画双年展”的展览作品。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