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127件西方珍品诠释“道法自然”

2013年02月03日 05:01
来源:东方早报

“道法自然——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精品展”日前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举行。

■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精品展在国博举行

塞浦路斯古典时期的《戴花环的少年头像》

塞浦路斯古典时期的《戴花环的少年头像》

路易斯·康福特·蒂凡尼(美国,1848-1933)设计的玻璃花瓶。

路易斯·康福特·蒂凡尼(美国,1848-1933)设计的玻璃花瓶。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青铜牛头作品(约公元前2600-前2350年)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青铜牛头作品(约公元前2600-前2350年)

凡·高作品《柏树》

凡·高作品《柏树》

高更作品《沐浴中的塔希提妇女》

高更作品《沐浴中的塔希提妇女》

“道法自然——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精品展”日前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举行。这个名字极具东方韵味的展览,汇集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127件顶级的西方艺术珍品,其中有伦勃朗、凡·高、莫奈、雷诺阿、塞尚等西方艺术大师的艺术杰作,也有多位古代和中世纪时期艺术家的作品。此展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首次在中国大规模展出,将展至5月9日。

展览的英文名为“大地、海洋与天空(Earth,Sea and Sky)”。“考虑到中国观众对主题的解读,中文名称改为‘道法自然’。”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在展览发布会上说,中国与西方艺术的共有特点便是与自然都有紧密联系,希望这一展览主题能成为有意义的个案,为学术界和公众了解中西艺术的异同提供思考。

7个章节呈现眼中自然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是美国最大的艺术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博物馆。它位于美国纽约第五大道上的82号大街,与著名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遥遥相对。它占地13万平方米,是与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法国巴黎的卢浮宫、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列宁格勒美术馆齐名的世界四大美术馆之一,共收藏有300万件展品。

展览由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资深策展人彼得·巴奈特担任策展。“展览涵盖了整个西方艺术的发展历程,上可追溯至公元前3000年左右,下至20世纪。”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长托马斯·坎贝尔介绍说,“这些层次丰富的展品按主题被分为7个章节,都与自然有关。”这7个章节分别为“理想化的自然”、“人与自然”、“自然生灵”、“花卉与花园”、“镜头中的自然”、“大地与天空”和“水的世界”。

“理想化的自然”呈现了艺术家受理想信念或文学典故启发描绘而成的自然景象。这一部分有一幅17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的《芙萝拉》,他以逝去的妻子撒丝基亚为原型,描绘了这位主管春天、花卉和爱情的女神的形象。

在“人与自然”章节,自然则充当了人们生活、劳作的背景,成为人类的故事的舞台。高更(法国,1848-1903)的作品《沐浴中的塔希提妇女》和雷诺阿(法国,1841-1919)的油画《海滩上的人》创作于同一年,反映了不同文化与社会背景下女性迥异的生活状态,两相对照,别有趣味。

“自然生灵”中展出的是以动物为主题的作品,既有来自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青铜牛头作品(约公元前2600-2350年),也有20世纪质地光滑的北极熊大理石雕塑。

在“花卉与花园”这一篇章中,既包括古代埃及与土耳其地区的花卉图案作品,也包括现代艺术家的作品,如路易斯·康福特·蒂凡尼(美国,1848-1933)设计的两只风格迥异的玻璃花瓶。

“镜头中的自然”展出的是艺术家借助摄影镜头记录的自然景象,包括山川、花卉、动物与植物。本部分的最后一幅作品——即山本博斯(日本,1948- )在1993年创作的一幅杰作,描绘了最简洁、基本的自然形象:一条将海天分隔开来的天际线。

“大地与天空”则集中表现自然景观,尤其是树木、山脉和天空的形象。最令人瞩目的也许要数凡·高(荷兰,1853-1890)创作的《柏树》(1889)。这幅作品描绘了普罗旺斯的一棵柏树,画面色彩浓烈,充满不安的激情。在凡·高看来,这种树“线条和比例与埃及的方尖碑一样优美动人”。

最后一个篇章“水的世界”聚焦于海景、瀑布、河流和其他水体景观,同时也展现了水生环境中各种鱼类和其他动物的形象。其中一件作品表现的是一只八爪环绕水罐的章鱼,这件作品大约制成于公元前1200年,属迈锡尼文化。

国家博物馆“还很年轻”

本次展览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开年大展,也是国家博物馆2011年建成后,继与德国三家国立博物馆举办的“启蒙的艺术”、与大英博物馆和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的“瓷之韵”、与意大利文艺遗产活动部举办的“佛罗伦萨与文艺复兴”展之后,再一次推出的国际交流展。

2012年4月18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大都会博物馆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两馆在藏品保护、陈列展示、学术研究、信息共享、社会教育、推广宣传以及合作出版等领域展开交流与合作。

接二连三的国际性合作,已将中国国家博物馆推上国际舞台的视域。然而,长居北京的美国艺术史学家Alfreda Murck告诉《纽约时报》:“现在,我觉得中国国家博物馆更像是‘国家音乐厅’,国际性巡展纷至沓来,在这里稍作停留。”

“我们的团队还很年轻,就像我们的博物馆很年轻一样。”陈履生对此表示,“因此,我们非常乐意从国际知名博物馆那里学习一些经验,就比如这次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陈履生表示,希望本次展览一方面让中国观众见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珍藏,另一方面也能够展现国际一流的策展理念。陈履生在发布会上特意介绍了博物馆新启用的二维码技术,馆内的观众可以通过二维码扫描,将展品的文字资料带回家慢慢看,而在展厅中可以集中在对原作本身的品鉴上。

录入编辑:薛冬霞

标签:珍品 西方 诠释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