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大音希声胜有声

2013年01月30日 06:07
来源:重庆晚报

  ■徐文彬近影

  ■徐文彬近影

赖永勤/重庆渝中区

徐老作为一位资深的历史学家、美术考古专家、书法家和国务院颁授的“有突出贡献专家”,总是那么谦和低调,他散发出的人格魅力,正应了古人所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爬满青藤的枇杷山是我经常去的地方。闲暇之时,我会叩开著名历史学家徐文彬先生的寓所,去聆听一位老人将漫长的历史徐徐地展开又轻轻地合拢。徐老作为一位造诣深厚的著名书法家,书法艺术也是我们偶尔涉及的内容,每当看到老人饱蘸浓墨在宣纸上酣畅地书写,一笔一画间,仿佛看到了他对历史和人生的深深感悟。

1920年,徐文彬出生在四川仁寿县龙正乡,幼年时的徐文彬在私塾先生徐兴田的指导下,反复临写欧阳询的《九成宫》帖,自幼就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1941年,正值“抗战”时期,21岁的徐文彬考入成都华西大学(后合并入四川大学)。作为一个有着正义良知的青年,看到旧中国满目疮痍的现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历史社会系,并有幸师从一代史学宗师冯汉骥、历史学兼古文字学家徐中舒、中国著名社会学家李安宅先生等。三位先生皆是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大家,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虚怀若谷的境界,为他日后做人、做学问都树立了榜样。

93岁的徐老仍然清晰记得影响他终身的老师:“我的启蒙先生是徐兴田,大学老师是冯汉骥、徐中舒和李安宅。”尽管没有溢美之词,但对恩师的崇敬和爱戴却溢于言表。

在老人的客厅里,一本书皮已经破旧、书页已经卷边的《四川汉代雕塑艺术》映入眼帘。老人对它爱不释手是因为它连着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四川汉代雕塑艺术》写于1956年、完稿于1957年,于1959年由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出版。正要出版之时,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的编审告诉他,书可以出版,但只能署笔名。只有37岁的徐文彬哪里料到,个别心怀叵测的人早就为他准备好了一顶“右派分子”帽子。徐文彬思前想后,取下了“迅冰”这个笔名:“我一直很崇拜鲁迅和沈雁冰(即作家茅盾),就取两位作家的最后两个字吧,再则如果快读徐文彬三个字,就是‘迅冰’二个字了。”从此,“迅冰”也就成了徐文彬的笔名,并经常出现在老人的书法作品里。

徐老除了广博浩瀚的历史学以外,源远流长的中国书法艺术也是徐老之最爱,并一直浸淫其间乐此不疲。行事低调的徐老从不对外宣扬,但流传在重庆博物馆和书法界的趣闻却不胫而走。

30多年前,徐老作为一个“右派”,在重庆博物馆只能做一些题写标签之类的打杂琐事。奇迹恰好在此时出现,徐老书写的“严禁吸烟”等标语引起了不少国外汉学家的注意,他们非常希望见到书写者,并愿出高价购买这些“标语”。但在那些特殊的年代,尽管徐老有一手好书法,却始终没有他施展的空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为徐老落实了政策,才焕发了他书法艺术的青春。

近年来,徐老因年龄关系,长期深居简出,极少在各种公共场合露面,但书法艺术上的知音不仅不见减少,反而越来越多。以榜书见长的徐老,题写过不少匾额和石碑,至今还经常有人驻足观赏。

对于这一现象,重庆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毛锡雄认为:“徐老的书法,既有相辑有让、互为呼应之特点,更具拙朴挺拔、雄沉伟岸之气势,深得大家喜欢不足为奇。”

重庆收藏协会常务副会长、重庆市资深收藏鉴定家、研究员唐肇新认为:“徐老的字浑厚大气、质朴厚重,既有帖之工也有碑之稳,再加之他长期研究汉砖、汉阙和古碑,其碑文更是堪称一绝,书法艺术的造诣,可从他深厚的学养和高洁的人品中找到根源。”

是的,徐老作为一位资深的历史学家、美术考古专家、书法家和国务院颁授的“有突出贡献专家”,总是那么谦和低调,他散发出的人格魅力,正应了古人所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标签:有声 老师 治学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