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蒲松龄《聊斋志异》半部手稿背后的故事
新华网沈阳1月19日专电(赵洪南)在近日举办的辽宁省珍贵古籍特展上,被誉为辽宁省图书馆“镇馆之宝”的蒲松龄《聊斋志异》手稿格外引人关注。200年之后,蒲氏《聊斋志异》经历了怎样的坎坷磨难?为何只剩半部?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介绍,辽宁省图书馆收藏的《聊斋志异》手稿是我国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蒲松龄生前手定的清稿本。《聊斋志异》一书的写作大约在康熙前期,最初是由蒲先生一边写、一边讲给村人,再进行修改,到康熙中期定稿,历时40余年。蒲先生逝世后因家境贫寒,子孙无力刊行,遗稿仅有抄本流传民间。
“大约在咸丰年间,蒲氏七世孙蒲介人因与家族发生争执,便携带《聊斋志异》和《杂著》等几种手稿远走东北定居沈阳。随后传给其子蒲英灏,在其藏有稿本期间,将半部《聊斋志异》手稿借予他人,却没能归还,直到现在仍未出世。”陈红彦说。
手稿为何留在辽宁?陈红彦说,蒲英灏去世后又将剩下的半部手稿传第五子蒲文珊,蒲文珊深知这半部手稿的价值,倍加珍视,终于在1950年将手稿捐赠给政府,后转交东北图书馆及辽宁省图书馆收藏至今,经专家鉴定确为真迹,系海内孤本。
翻开发黄的纸页,一股年代久远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可以感受到那段曾经流散的历史。在展览现场,辽宁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康尔平介绍,古籍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通过展览介绍古籍的历史,可让公众有机会探索深邃的古籍世界,了解中国文化,更加懂得尊重文明,爱护文物,让我们的中华文明代代相传。
据了解,辽宁省内现存古籍文献数量大约150万册,大多数收藏在公共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科研及文博单位等。此外,被国图列为“四大专藏”、举世闻名的《永乐大典》《赵城金藏》等六部国宝级珍贵古籍首次送抵沈阳参展,将给辽沈观众留下弥足珍贵的回忆。
辽宁省图书馆还把古籍修复工作作为古籍保护的重要内容,这半部《聊斋志异》手稿就是经沈阳故宫博物院的周福成老师修复的。陈红彦介绍说:“古籍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智慧,通过对古籍的修复和整理,我们的历史才会被还原,我们的历史才会源远流长。”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