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两道夯土城墙,三星堆时期的!大型建筑基址群,三星堆古城核心?

2013年01月16日 04:04
来源:成都日报

昨日,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正式公布,该院于2011年至2012年在三星堆遗址展开的大规模考古勘探、发掘工作,及在遗址外围进行了大范围考古调查,取得了重大成果。据悉,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现一处青关山大型建筑基址群以及两道新的三星堆时期夯土城墙,此次勘探和发掘是继1986年一、二号祭祀坑发现、发掘以来,收获最大、取得突破最多的一次。

大型建筑基址群

很有可能是三星堆古城核心区域

本次发现的青关山大型建筑基址群位于遗址西北部的二级台地上,北濒鸭子河,南临马牧河,台地顶部高出周围地面3米以上,是三星堆遗址的最高处。根据2012年勘探结果,建筑基址群均系人工夯筑而成,现存面积约16000平方米,其中第二级台地现存面积约8000平方米。台地东西两侧均有水道环伺并与鸭子河、马牧河互通,可能为建筑基址群的环壕。

去年,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了第二级台地南部的一座大型红烧土建筑基址,编号为F1,该基址平面大致呈长方形,呈西北—东南走向,与三星堆城址以及一、二号祭祀坑方向一致,长约55米、宽约15米,面积超过800平方米,东西两侧似有门道。初步推测,F1由6~8间正室组成,分为两排,沿中间廊道对称分布,正室面阔6~8米、进深约3米,中间廊道宽5米左右。根据地层叠压关系、包含物及建筑形制判断,F1的使用年代大约为商代,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面积仅次于安阳洹北商城一号宫殿基址北正殿的商代单体建筑基址。据悉,该建筑基址也是迄今国内发现的第二大同类建筑基址。

此外,在F1所在的“大型建筑基址群”之下叠压着3~4层厚薄大致相同的红烧土堆积,各红烧土层又分别与夯土层间隔叠压,总厚度超过4米。专家表示,这一现象说明,这里存在着三星堆各时期的高等级建筑,表明青关山台地很有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三星堆古城的核心区域之一。

三星堆古城城墙增加至7段

令古城轮廓更完整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表示,本次考古工作具有突破意义的是,在遗址北部初步确认了“仓包包城墙”和“北城墙”两道新的三星堆时期夯土城墙,并在城址范围内发现多条古水道。

“仓包包城墙”位于遗址东北部,现地表尚可见一条长400余米、宽20~30米、高约1米的土埂(地下夯土部分厚约1米,“仓包包城墙”现存高度约2米)。该城墙东抵东城墙北段,与之近呈直角,西端已不存,隔月亮湾城壕与月亮湾城墙垂直相望,南侧并行一条笔直的,宽50~60米的城壕,与月亮湾城壕相通。“北城墙”位于遗址北部,紧临鸭子河,地上部分已不存,残长210米、残宽约15米(北侧被冲毁)、厚1~1.5米,东端与月亮湾城墙北端呈直角相接。如将北城墙现存部分东西直线延伸,可与东城墙北端和西城墙北向延长线相接,故该段城墙有可能为三星堆时期城址的北墙。

两段城墙的初步确认,使得三星堆古城的城墙由原来的5段变成了7段,外廓城也由于“北城墙”而有可能变得完整。专家告诉记者,这必将对古城的营建过程、聚落布局研究产生极大的推进作用,多条古水道与壕沟的发现,对三星堆古城的人工水系及其与自然水系关系的认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此外,2011年至2012年,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三星堆遗址西北的鸭子河北岸逾30平方公里区域内进行考古调查和勘探,发现了10处商周时期遗址,其中广汉境内6处,什邡境内4处。三星堆遗址周边密集分布着商周时期的中小型聚落,且距三星堆遗址逾近,则分布逾密集,表明成都平原西北是三星堆文化的集中分布区。

本报记者 祝丹妮 (图片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