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松 为北京二十四位劳模立群像
本报记者 陈涛 实习生 徐静语
下午5时,正是下班高峰期。海淀区美协副主席郭文松和身边同事打过招呼,便急匆匆走出办公楼,赶往马路边的公交站。近一个月里,郭文松的同事、朋友发现,这位待人总笑眯眯的老伙计“迷”上了坐公交。自称尚未识别方向盘的他,最近常常婉拒朋友们邀其搭车的好意,独自一人夹上公文包跑向公交车站。331路、563路、特5路和运通112路,这些经停颐和园附近青龙桥站的车辆,更是成了年逾六旬的他每天回家的必选项。
原来,乘坐公交是他给自个儿寻来的采风写生机会,他希望通过身临其境能帮助自己理解想要描绘的对象——北京劳模。
身为中国人物画大师刘文西的高足,郭文松在接到由北京市文联主办的“中国名家画北京”的创作任务后,几乎在一瞬间就将创作主题选定为给劳模人物立像。“生长在北京这块土地的劳模,是北京精神的集中体现者,社会应该多多地聚焦他们。”在他看来,劳模在人物画领域尚属于冷门,他希望这一堪称精神遗产的选题能提振新时期人们的士气。
郭文松最终拟定画新中国成立以来24个北京的全国劳动模范,他并不拘泥于每个行业都有代表人物,而是把人选主要集中在工人阶层、知识分子和科研人员,公交系统模范售票员李素丽便是其中之一。虽然关于李素丽的新闻图片很多,郭文松也曾远远见过她几面,但为了更为传神地绘制其精神面貌,郭文松决定搭乘公交车,亲身体验她的工作环境,近距离地观察售票员工作时的举止和神态。时间最长的一次,他曾花了一整天来回乘坐同一辆公交车。车厢拥挤的时候,他选择用相机拍下些镜头;相对松快些时,他就在纸面上飞快地勾勒几笔。
诸如此类的写生机会,他给自己创造了不少。郭文松视这些为“补上欠缺的功课”。早年就读于西安美术学院的他,更擅长描绘以陕北老农为典型的乡村人物。在来北京之前,他曾将更多的笔墨用在表现其家乡农村的风土人情上。虽然如今在北京生活已有七年,但他依然觉得对这座城市缺乏精神层面的了解,而最有效的“恶补”便是写生。
“我从前都是创作单幅作品,这是我第一次创作群像,既是压力也是一种动力。”郭文松解释说,在这组命名为《风范》的群像创作中,他深切感受到,一个人的眼力毕竟有限,根据自己所见所闻所想画出来的内容,也未必贴近真实。有些画他连画三五遍都不满意,只得一遍遍走出画室到现实生活里再体会、再创作。动笔描绘卫生系统英模林巧稚前,他特意到医院观察妇产科女大夫坐诊把脉;而为了再现1977年获评“全国劳模”的建筑工人李永贵、王学礼的形象,他几乎到了遇见施工现场就想凑过去瞧瞧的地步。
从小跟随父亲学习小提琴和二胡,让郭文松在绘画过程中也不自觉地运用起节奏感。他介绍说,自己创作的单幅作品的数量,根据创作需要和展厅空间,可增可减。目前,草稿尺幅暂定为四尺,在展览空间许可的情况下,可考虑用六尺整张来表现,以使视觉冲击力更为强烈。“今后,我还打算选取在历史上或者当代为海淀区有过重大影响的人物,创作一组人物作品,继续彰显北京精神。”说罢,郭文松拿出画案旁的二胡,指尖流淌出《我的北京我的家》的欢快旋律。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