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国家“非遗”传承令广西桂剧“重生”

2013年01月14日 19: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桂林1月14日电 题:国家“非遗”传承 广西桂剧“重生”

中新社记者 杨陈 李果

“我们坚持,是因为我们对桂剧的这份爱,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地方剧种。”广西桂林市桂剧团副团长黄金光如是说。

14日,记者见到黄金光时,他正忙着组织他的130多名同事彩排。当晚,该团2012年新排演的集彩调、文场、瑶族山歌等多种广西地方戏剧元素为一体的年度大戏《一品油茶·七品官》将首次公演。

彩排中,演员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台词中或多一个“了”,或少一个“的”,导演都费思量。

黄金光告诉记者,在去年的第八届广西戏剧展上,其他大戏一台动辄上千万的高成本,桂林市桂剧团则以300万元“小”制作《一品油茶·七品官》力压群芳,摘得包括最高奖项“桂花金奖”在内的多个奖项。

桂剧作为广西地方的特色剧种,自明末清初开始在岭南地区广为流行。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桂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但没有京剧的广大群众基础,没有昆曲、豫剧的知名度,桂剧和许多被列为“非遗”的其他地方剧种一样,无场地,缺人才,少资金,在传承方面困难重重。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桂剧演员可谓是千里挑一,现在不要说百里挑一,就是十里挑一都困难。”在桂剧舞台上工作了30多年的黄金光感慨不已。“我们的许多演员练功浑身是伤,每个月只领600多块人民币的工资,不得不在外兼职、‘走穴’。”

对黄金光这些老桂剧人来说,坚持,从来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一份情结,“我父亲也是在桂剧团工作了一辈子,我从小就听桂剧长大了,要我看着这门技艺失传,我做不到。”

但黄金光坦言,面对当下剧团招新人困难他也十分理解。“生活无法保障,没了奔头,愿意学这个的人自然就越来越少了。”

而地方戏剧的“苦”日子在2011年有了改观。时年5月,中宣部、文化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通知》,不仅增加了财政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府采购力度,还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更具操作性的政策,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专项经费。

2012年6月,桂林市桂剧团、彩调团、曲艺团三团合一,成立了桂林戏剧创作研究院,国家财政拨款支持。演职员工的待遇提高了,排练的闲暇时间不再需要“走穴”。

据了解,目前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院排练场地的修建问题已上桂林市政府议事日程,桂剧院将重修,当地教育局也在考虑让桂剧艺术精品课程进入中小学教育。

黄金光说:“桂林是旅游城市,要让中外宾客了解桂林山水的同时,通过桂剧读懂桂林文化。”

标签:广西 传承 国家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