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电脑时代的书法危机与机遇

2013年01月13日 20:09
来源:中国文化报

林散之作品《草书太湖纪游》(南京林散之纪念馆藏)。释文:“日长林静路漫漫,红叶如花最耐看。我比樊川腰力健,不烦车马上寒山。”林散之认为:“学字就是做人,字如其人,什么样的人,就写什么样的字,学会做人,字也容易写好。”

王岳川

书法犹如参禅,它能够平息内心。古人写书法的时候就像练气功一样,纳“天地之正气”于心中。以书法为代表的东方艺术是让人宁静、和平、和谐、宽容和慈爱的一种艺术,人类应该重新发现东方,回归到东方美学的宽博仁厚中去,当代书法也应该重新回到守正创新的正道上来。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钻石,但是否是当代社会的“弃儿”,在于我们当下的文化态度。

在电脑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书法的实用性已经微乎其微。电脑取代了手写,使得今天公文、写作、论文、通信都由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博客、网络所取代。东方的笔墨韵味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西方艺术趣味。往深里看,书法的危机其实是全球化时代的东方文化被边缘化的危机,“汉字文字圈”已经被“美国文化圈”所取代。

中国书法面临几层危机

一、笔墨的危机。中国书法的文字、笔法、墨法、章法都已经被彻底改变。现在一些人开始用块面和宿墨体积感表现,无视线条神采和文化韵味。由于精准线条感的缺失,使得今天不少书家找不到典雅的书写感,只有少数重视书法文化的书法家还在坚持线条的隽永韵味,把线条尽可能运用到精妙的程度。这种缺失使得当代书法正在背离正大气象的美学原则。

二、形式丑陋化危机。某些书家往往赋予“丑”以反讽、仇视、反思等意义,但实际上这都是艺术无意义、无方向的标榜,是严重的文化自卑带来的书法扭曲。过去的形式感是尊重审美心理的,如今唯技法主义的危机出现了,现代书法使得一部分传统功夫很差的人走捷径成为了“后现代书法家”,这真是书法界的怪事。仅仅标榜西方病态文化并使之中国化,试图颠覆人们对美的直觉认识无疑是对人的极度不尊重,而试图抹杀人性中的真善美不仅是不道德的,更是一种无知者无畏的文化偏执。如果说以消失人文知识分子、消失天才艺术家向上攀登的刚度和高度而为代价的话,人类(包括西方和东方)的整体素质就会降低,艺术家就会变成平面化的动物,可以称其为艺术侏儒!

三、东方文化身份危机。现在的不少书法家是为西方、为老外创作。老外说好就好,从而忘掉了自己的文化身份。真正的文化身份是使其为自己所从事的专业而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是“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超越性意义。文化身份丧失,此关乎精神深度的问题,不可不察啊。

四、“汉字文化圈”失效导致的汉字书法的危机。1945年美国强制韩国、日本、越南、菲律宾都“去中国化”“废除汉字”。现在越南、韩国全部废除汉字,日本废除大部分汉字而把英文看成是最好的。可以说,整个东南亚“汉字文化圈”正在变成“美国文化圈”。汉字书法正在失去它经过漫长历史形成的文化圈,失去它强大的文化凝聚力。

在我看来,书法是逐渐恢复“汉字文化圈”的重要途径。书法书写的是文字,是中国思想传承的载体。它有两个主要功能,一是实用功能,办理公示要写布告通知,一般是楷书书写,书法的实用功能正在被电脑字取代;二是艺术功能,书法的文化性、艺术性在今天有着更为广阔的前景,不仅书法能够陶冶人的性情,还能凸显书法文化独特性和艺术审美性。人们可以通过书写的精深内容和高度技法使自己达到心手合一。

寻找今人和古人的差距

我对中国书法创作和理论的忧虑,主要在于中国书法的当代文化定位上。有些人将西方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中丑陋恶心元素引进书法,将经典书法变为西方当代艺术实验,这种错位使得当代书法变成了不东不西、不伦不类的形态,而自行不断萎缩颓败。

通过对书法危机的剖析可以找到今人和古人的差距:古人精到典雅,用力甚深,把书法看成是具有本体意义的生命存在,强调文化和书法并行不悖,注重书法作为人性修为的根基。而今人书法尚俗,强调书法与人品分裂,反经典非经典,注重技法装饰性,书法走向世俗化。更大的问题还在于今人还认为自己高于古人,嘲笑古人书法没有视觉冲击力,拿西方后现代虚无手段和虚拟方法来嘲笑历史,嘲弄经典,反而将自己抄袭模仿西方看成是一种先锋创造。追求大开大合、大拼大凑、狂躁不安的视觉冲击效应。这与中国书法精神无疑是隔离的。在一个多元书法时代,具有自身文化身份的中国书法,其主要维度还应该是经典书法,其次才是具有异域性的现代书法或后现代书法。

今人应该思考的是:东方艺术正在成为人类重要的思想艺术表达方式,东方人和西方人应共同构成人类的双元,而不是抹掉东方文化精神而幻想把自己变成“伪西方人”。坚持通过“经典之门”获得自我“守正”创新,坚持人格精神风范的书法气息,逐渐缩小古人书法和今人书法的差距,应是新世纪中国书法家努力的方向。

书法在信息时代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它不仅与文字相关,也与宗教、文学、音乐、美术、建筑、文人、兵家、日常生活等相关,书法因为文化而具有更为深刻的内涵。

同样,书法具有广阔的人类文化空间——书法与亭台楼阁、园林、文庙、道观、佛寺等。书法代表着文化传承不绝的精神和实践,是引领人们精神提升前行之道。

书法还是文化外交的重要途径。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最早交流不是政治团体,也不是京剧,而是书法。内地同港、澳及海外的来往交流最多的也是书法,如今6000多万外国人在海外学习汉语和书法。

增添人类幸福指数

书法对人格形成有重要意义,是当代生态文化的和谐呈现。这种文化不仅包括个体修为,而且包括个体心理的平衡。书法犹如参禅,它能够平息内心。古人写书法的时候就像练气功一样,纳“天地之正气”于心中。以书法为代表的东方艺术是让人宁静、和平、和谐、宽容和慈爱的一种艺术,人类应该重新发现东方,回归到东方美学的宽博仁厚中去,当代书法也应该重新回到守正创新的正道上来。

古人对书法的看法比当代人单纯和高迈得多,字好大致可以判断这个人的学问好甚至人品好,因为字如其人。柳公权说“心正则笔正”,从笔之歪斜可判断心正不正,书法有“八病”,需要高明加以疗治。但当代有人追逐洋时尚,嗜好偏锋、病笔,偏爱“反潮流”理念,让一些人竟然丧失了基本判断力。中国古代书法强调“过犹不及”与中庸之道、中正之气、浩然之气,别有深意。书法在古代是人我之间的保持情义的人际交流方式,今天的书法家目的更为功利——为了参展拿奖牌而忽略了日常交谊,忽略了朋友间互动,忽略了社会上真心相对的人文关怀。这大抵是西方美术对中国书法的侵蚀造成的,这当是全盘西化带给东方文化的一个弊端。

今天的共同空间建筑发生了变化,使得书法作品越写越大;现代展览模式发生变化,书家更多地追求新奇视觉效应。人们生活居住空间也大大拓宽,我不能想象,有的人的大宅或别墅四壁空空,只买些廉价的假书法或印刷品挂在墙上,这是一种没有文化的炫富露丑。孔子说“富而后教”,经济地位提高了,应该将名人书法真迹挂在家里。而大中小学教室中不应光挂一些标语,也应该挂一些名人书法,使得整个民族形成一种积极的书法文化氛围。

如今,中国书法的发展,使书法在国际上也有一些文化影响力,出现了一些有趣的文化现象,如很多外国人身上文中国字,还有T恤衫上经常写中国字,一些星级饭店开始挂上中国书画。可以说,西方已经把书法当成追求的对象,我们应该使书法在新时代重新焕发光彩。

新世纪书法发展有两个优势:2011年8月6日教育部公布,中国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必须开书法课,这样在教育体制内制度化以后,会在一两代人以后看出成效;国家汉办在海外有500所孔子学院,很多外国朋友对中华文明感兴趣而学汉语,相信今后国家汉办、孔子学院会增设一门新课“书法”,使学生在书法与经典中“文而化之”,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黄祸论”“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的海外杂音。

在我看来,只有把东方书法经验创化成为人类经验的艺术家,才可能成为东方艺术家甚至是世界艺术家。东方书法经验一定会成为人类审美经验,并在和谐仁厚中增添人类的幸福指数。每个文化衰微的时代似乎都呼唤着能够力挽狂澜的大师,书法也在呼唤自己的大师和代表作品。中国书法在遭遇百年文化危机的沉重之后仍有希望,它有待于中国一大批人文知识分子经过艰苦卓绝的思考和创作后,化一个世纪的书法危机为书法文化新时代的机遇。

(作者为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