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印尼最好中文大学华人仅用4年建成

2013年01月11日 15:20
来源:东方早报

中国每年公派25名中文教师援助,短短4年内学校已经实现收支平衡,探索出各方都欢迎的推广中文教育新模式。

亚院的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

亚院的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

亚院成功,廖章然很开心。

亚院成功,廖章然很开心。

短短4年亚院一鸣惊人。

短短4年亚院一鸣惊人。

看到一群客人走进校门,前台的两位工作人员立即起身,站得笔直,面带微笑注视着参观者,她们是印尼棉兰亚洲国际友好学院(以下简称亚院)的员工。这已经不是她们第一次迎接国外来的参观者。亚院是由印尼教育部认可的一所本科大学,这所由印尼华人创办的大学,在短短4年内就成为印尼最高水平的华文学校,成为业界的一个奇迹。

廖章然是印尼棉兰苏北华社慈善与教育联谊会(以下简称苏北华联)的副理事长,也是亚院的主要筹办者之一。对于亚院成功的秘密,廖章然说,学校虽由当地华人创办,但学校的管理和课程设置由中国华南师范大学给予帮助,学校的骨干教师也都是由广东派出。亚院的模式成为一种极具生命力的创新。

文/图 本报记者何涛

2012年12月份,广东省侨商会组织的广东企业代表考察团到访印尼棉兰,年过7旬的廖章然亲自到机场迎接,并欣然邀请考察团一行参观位于棉兰市区的亚院。

教室旁挂着捐赠者名字

棉兰是印尼第三大城市,这座城市几乎没有什么高楼,10多层的酒店就足以成为市中心的地标。尽管城市建筑显得有些陈旧,但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大街小巷遍布的广告牌和川流不息的汽车、摩托车成了这座城市经济活跃的象征。

亚洲国际友好学院位于棉兰市闹市区,这所由当地华人创办的大学,仅用短短4年就成了印尼最高水平的华文大学,成了业界的一个奇迹。

进入校园,发现学校并不大,占地约8000平方米,仅有一栋教学楼和45间教室,还包括一间带有PPT投影仪的远程教室。每间教室的门口都挂着一块牌子,上面标明着捐赠人或单位的名称。

亚院是由苏北华联主办,苏北国民教育基金会管理。陈民生是苏北华联的秘书长,他带领大家参观校园,看着大家很感兴趣不停地提问,陈民生一脸自豪。因为这所学校是由棉兰当地华社创办,学校的成功让每一名当地华人都脸上有光。

得益于广东大力支持

亚院的创立首先源自马来西亚星洲媒体集团一笔马币450万令吉(1吉令马币约相当2元人民币)捐款。广东省海外交流协会副会长郑建民回忆说,“当时棉兰华社考虑用捐款做什么,后来达成共识,印尼十分缺乏华文教师,要用这笔钱建一所为当地培训华文教师的学校。后来讨论建所大学好,还是建所小学好,最后确定一步到位建大学。”

随后,廖章然来到广州寻求帮助。郑建民陪同他来到华南师范大学,找到当时华师的副校长刘鸣商谈。最终,大家达成共识,华师很有兴趣来帮助苏北华联创办这所学校,还安排专人前去筹备建这所学校。

2009年,广东省海外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吴锐成带队前往印尼访问时,还专程到棉兰调研怎么更有效地帮助当地发展华文教育,特别是亚院的建设问题。亚院创立的背后是印尼巨大的华文教育需求。郑建民表示,由于印尼中文教育曾中断了30多年,放开中文教育后,需求巨大,印尼一些华社开始兴办华文教育。2001年,广东省海外交流协会与印尼教育部签署了一份协议,广东每年派出专家团去印尼培训当地的华文教师。

在印尼培训的场面令人十分感动,“来了很多人,大教室都坐不下,走廊里也坐满人,而且很多人年龄都很大,从很远处赶来。几年培训了约3500名华文教师。”

建大学最关键是师资。郑建民称,亚院从2008年8月份正式招生开始,中国海外交流协会每年会都公派一些老师到亚院教学,广东海外交流协会每年也派出一些志愿者前往印尼。

“正式招生4年多,这几年总共派出了104人次的师资。去的专家还当中文系主任。华师大派出专家张林林教授专门管理学校老师,规划中文系,设计整个教学大纲。”

棉兰华商慷慨解囊

苏北华联理事长苏用发慷慨解囊支持亚院创立。苏用发前后投入了350万美元援建亚院。

苏用发说,我觉得印尼的中文教育师资问题很严重,光靠输血不是办法,要靠造血。培养师资要建一所大学,整个师资水平才会越来越好。“学校不光是语言,还是一个文化传播和交流,我们希望中华文化将成为印尼主流文化的可取部分。”

廖章然说,在印尼开办一所中文学校并不容易。苏用发理事长非常支持华文教育,每个月要支出20万元人民币。“有一次学校准备外出筹款,被苏用发阻止。苏先生说不行,如果外出筹款,社会上会说我没力了,现在我还有力(资助)。”

经过短短4年多的发展,学校已经走上正轨,苏用发说,“现在学校收支刚刚平衡,但学校是非营利的。”

老师课程量翻倍

在异国他乡支教,寂寞可想而知,但一批中国老师坚守在当地默默奉献。2009年8月份,在通过面试后,吴老师从广东来到了印尼,这是他第一次出国。“来之前的一天才最终确定下来,第一次出国毕竟是来到印尼,所以考虑了好长时间。”第二年,吴老师把老婆也接了过来索性在棉兰长住下来。

广东商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李淑霞去年底才到棉兰,她说,自己准备在亚院待一年。初来乍到,她忙着熟悉学生。“有的学生一点普通话基础都没有,是零起点。有的学生有一点基础,因为他们在家里说客家话、闽南话,也有少部分讲粤语的。”

李淑霞说,教学是从拼音、汉字开始,与我们小学生一样。教材用的是华师对外汉语的教材。

吴老师说,学校有很多课程,首先是汉语专业课程,还有综合课、听说课,高年级还会增加一些专业课程。另外,还有一些兴趣班,周六开办了书法课。“一周要上20节课,课程量很多。国内大学一般是8到10节课。”

学生觉得中国很精彩

阿明是印尼华族,也是亚院大二的学生。阿明说,她爷爷从中国来,在她还没出生时,爷爷就已过世。平时在家里,父母讲印尼文。除了会讲印尼语、闽南话之外,她只能说几句最简单的普通话,例如:吃饭、睡觉。“我不知道简体字怎么写。以前都是学繁体字。汉语刚开始学觉得很难。”

阿明说,他对中国历史很感兴趣,知道中国有汉朝、唐朝。“我们最喜欢宋朝,因为诗词。”阿明没有去过中国,“老师都会介绍中国,我们觉得中国很精彩,想去看看。”

学生抢手供不应求

廖章然说,目前学校是从大一到大四总共有1400名学生,其中5%是原居民学生。学校争取半日制教学今年学校将迎来第二批毕业生,有100多名。学校是印尼教育部唯一一个可以颁发本科文凭的中文学校。一年学费约折合人民币5000多元,原居民学生全部免费。“我们希望印尼非华族原居民更加了解中国。”

创办几年后,学校成绩突出,连续4年参加汉语桥比赛,亚院的学生都垄断了一等奖。“成绩喜人,因为印尼还有一些大学开展了华文教育,也有竞争。中国驻棉兰总领馆也很支持华文教育,这是各方努力的结果。”郑建民说。

廖章然说,时任中国驻印尼大使章启月有一次来学校参观,看到印尼友族的孩子能用普通话与她对话,令章大使特别高兴。章大使鼓励学生到企业、特别是到中资企业去工作。亚院与印尼中资企业协会和驻印尼的工商银行都签订用人协议。“但目前还没有一名毕业生去这两家大机构工作,因为学生还没有毕业就有工作了,供不应求。”

已培训600名幼师

广东海外交流协会副会长郑建民说,亚院这样一种汉语教学模式,当地政府欢迎,华社欢迎,市场也欢迎,效果更好。“这种模式是印尼当地人主导,我们在技术上提供帮助,同时又帮助毕业生就业,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链条。”

据悉,以这么大力度去援建一所海外的华文学校,并不多见。中国海外交流协会每年向亚院公派25名教师,需要花费不少人力财力。这种大力援助能持续多久也是一个问题。对此,中国海外交流协会有关负责人称,因为亚院是培养华文老师的地方,效果好,所以援助力度大。郑建民说,“等到印尼自己的华文老师培养出来,还是要依靠他们自己的老师。我们可以再重点支持另一个地方。”

除了大学之外,广东省海外交流协会还派出老师帮助印尼幼儿园、小学和中学进行华文教学。在巴厘岛援助了两所学校。

郑建民说,目前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方面派人在当地支教,另一方面请外国的老师来广东培训。目前,已经在广东培训了600名东南亚的幼师。

录入编辑:崔彩云

标签:华人 大学 印尼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