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文章笔误也一模一样?黎川作协副主席陷“抄袭”发刊词风波

2013年01月09日 14:19
来源:东方早报

身为黎川县作协副主席的官炳炎,主编出版了介绍当地文化的三本书。

■ 承认“部分引用可能有” 当事人希望相关部门介入调查

身为黎川县作协副主席的官炳炎,主编出版了介绍当地文化的三本书。近日,他被曝涉嫌抄袭其他作者已发表以及未发表的文章。

官炳炎承认“部分引用”了一位作者的500字发刊词,对于其他作品与一些已发表的文章内容形式高度相似,官炳炎认为“历史题材谁都可以写,全部抄下来才叫抄袭”。

  官炳炎“抄袭”发刊词的内容,被指抄在“老子有云”这一段里

  官炳炎“抄袭”发刊词的内容,被指抄在“老子有云”这一段里

应约写稿成了主编的文章?

2012年12月26日,黎川。

涂继文找出一本《黎川老街》翻开,指着一篇题为《老街依偎一江水》(作者:官炳炎)的文章说,“这篇文章里面有近500字的内容是抄袭我的。”

76岁的涂继文是黎川县人大退休干部,而被他指责抄袭文章的官炳炎,今年57岁,是黎川县教育局退休干部。

他们退休后都将余热发挥在文学创作方面,后者目前还是黎川县作协副主席,并在近年主编《黎河》杂志和《黎川老街》以及《千古沧桑话黎川》两本书,介绍黎川本土文化。

涂继文和官炳炎在黎川当地文坛各有名望。

涂继文告诉新法制报记者:“他(官炳炎)是主编,2009年办《黎河》杂志,当时要我写一个发刊词。我写了1000来字,(官炳炎)说太长了,要我修改。我修改了好几次,按照他们的要求就成稿500字。”

涂继文拿出这份500字发刊词给记者看,是一份手写稿,文末落款“涂继文,2009年7月15日晨”。

“交给了吴主席(县文联主席吴润发)。”涂继文介绍,吴润发负责《黎河》的审稿。

不久,《黎河》顺利出刊,但并没有刊登这篇涂继文的文章,更没有被作为发刊词。

“但是第二期登出来了,我的500字内容他全部抄上去了,一个字没少,只是前面后面加了很多内容。”

记者看到,官炳炎的《老街依偎一江水》一文中,确实有一段文字和涂继文自称是他写的“发刊词”内容相似。

公开发表的文章被改头换面出现?

当地《文史大观》杂志2012年第三期有一篇文章,叫《发生在红色苏区的革命故事——新丰桥上卖字画》,署名作者是官炳炎。

但这篇稿子,在黄少清看来,和自己2008年后发表在《黎川老街》一书第409页的《袁国平新丰桥上卖字画》一文,无论是内容、表述形式,还是语法等方面,都高度相似。

黄少清是黎川一中的语文老师。

2012年12月26日,黄少清表示:“《袁国平新丰桥上卖字画》这篇文章应该是独一无二的。”

新法制报记者把黄少清的《袁国平新丰桥上卖字画》一文和官炳炎的《发生在红色苏区的革命故事——新丰桥上卖字画》一文摆放在一起对照。

在对袁国平黎川卖字画的场景描述中,黄少清写道:“民国20年(1931年)元宵刚过。热闹的新丰桥上车水马龙。有商人的吆喝声,有酒肆醉客的猜拳声……”

官炳炎的描述为:“1931年元宵刚过,黎川老街仍然热闹非凡,新丰桥上车水马龙,嘈杂喧闹,桥头酒肆猜拳行令,桥上货摊吆卖应买……”

类似之处还有不少,黄少清称:“他写的方式方法也有变化,不可能百分之百抄。”

文章笔误也一模一样?

黄少清还向记者介绍,2008年11月28日他在《抚州日报》公开发表了《黎川老街探幽》一文,后来在抚州当地的《抚河》杂志上,有篇《老街小史》的文章(作者:官炳炎),也与自己的稿子非常相似。“这篇文章中的街名有个笔误,我后来看了他(官炳炎)的文章,发现连笔误也一模一样。”

黄少清与涂继文的遭遇,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的文章早已公开发表;但也有相同之处,即两者都是先被《黎川老街》编辑部约稿,而官炳炎是编辑部的主要负责人。

而在此次抄袭风波的当事人涂继文看来,“他(官炳炎)利用手中的工作便利,稿子都汇集到他那里,他想怎么抄就怎么抄”。

承认“部分引用”他人文章

在新法制报记者获得的一份关于官炳炎涉嫌抄袭的举报信里,详细列举了七篇文章的“抄袭行为”,涉及4位黎川当地作者,其中包括以上所述的三篇。但记者在当地调查采访时,无法查询到另外被指涉嫌抄袭的官炳炎的文章原文,难以一一对照内容的相似度。

2012年12月26日,官炳炎接受新法制报记者采访时称:“涂继文到处去告状,但要有事实依据,不能乱说。”

“涂继文有很多稿子,当时我就发现他的稿子有很多地方有问题,比如一首古人七律诗,不应该有八个字,他就出现八个字。我打电话给他叫他核查一下。三天后,我问他核对了没有,他就在电话里说我刁难他。”

关于涂继文500字发刊词被抄袭一事,官炳炎解释:“2009年5月份开办《黎河》时,我是主编,要写篇卷首语,第一期开办,我就写了篇卷首语。涂继文说他写了,但我们没交代涂继文写。”

不过,官炳炎又表示:“部分引用可能有,这个我承认。”

官炳炎称:“中国文字就是这么多,有些我用了这几句,你也运用了这几句,这很正常,我要三分之一的内容是抄的,这个(才)叫抄袭。”

官炳炎认为:“同是一个历史人物,历史资料是共享的,县志上有,不存在哪个抄哪个的。内容相同,但写法不一样。历史资料性的东西谁都可以引用。”

2012年12月26日,黎川县作协主席郑文胜接受新法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官炳炎的文笔其实是很不错的,很多文章都写得很好,他不可能会去抄袭他人的文章。”

黎川文联作为当地作协的主管部门,主席吴润发同日接受新法制报记者采访时,他从办公室抽屉里拿出一叠举报信:“这些都是涂继文的举报,说人家的文章写得不好。”

关于涂继文500字的发刊词,吴润发称:“发刊词我确实收到过,我转给了编辑部(官炳炎)。当时是我委托他(涂继文)写的(发刊词),但是觉得不能用。人家引用了一点,也就这么大的事。”

涂继文受访时称:“希望相关部门能够介入调查并作出处理。”

◎文/图 记者尹剑

录入编辑:张珺

标签:作协 抄袭 文坛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