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上海双年展特别项目《回家的路》登陆浦东机场

2013年01月08日 11:38
来源:艺术中国

2012第九届上海双年展特别项目“明园·中山公园计划”之《回家的路—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特展》将于2013年1月11日下午三点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二号航站楼的机场美术馆,以及部分机场公共区域内正式开幕。作为“中山公园计划”的重要展览,本次展览是由第九届上海双年展组委会主办,上海证大集团、上海证大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协办,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承办,驻沪多国总领事馆支持;第九届上海双年展总策展人邱志杰、策展人沈其斌、“中山公园计划”特邀策展人肖戈(肖歌)三人联合策划,并邀请了四十多位有过海外学习、工作、生活经历的活跃艺术家参展。

2012年10月1日,第九届上海双年展“重新发电”在崭新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隆重开幕。这个数倍于此前的历届上海双年展的文化事件,以精神能量的再生为核心,再一次鲜明地提出寻求当代艺术对于中国社会现实的建构能力,以及搭建当代艺术与大众之间的桥梁的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除了主题展自身的扩大和转型,本届上海双年展的更重要的改变是走出传统意义上的美术馆,寻找当代艺术激活都市空间的种种机缘,力求把双年展渗透到上海城市母体之中,用艺术来回馈社会,激发社会空间的巨大能量,其中最显著的两个举措是设置了“城市馆计划”和“中山公园计划”。城市馆计划已经于10月初在南京路外滩等多处城市空间与主题展同期登场。而“中山公园计划”正在各地陆续展开,把本届上双启动的各项议题带向深化,带向美术馆之外的中国社会现实的腹地。

这次“中山公园计划”之《回家的路》特展的展出地点选择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是基于这里具有国内与国际,本土和全球交接点的属性;也是基于上海浦东机场参与文化的自觉,以开放的公共空间作为连接文化、艺术、学术与公众审美趣味之间的纽带。展览将以一种全新的诠释方式来呈现海归艺术家的群体现象,深入探讨处于全球化信息爆炸时代有关文化寻根的话题,并以此置于更宽广的社会背景之下。可以说,本次展览将是迄今为止中国当代艺术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海归艺术家群展。

根据本届双年展的主题“溯源”、“复兴”、“造化”和“共和”,“回家的路”作为此次海归艺术家群展的主题,是基于以下的思考:艺术家出国学习,同时也是被“洗脑”—通过方法论、价值观、历史观的植入,思想被改变、被丰富,不自觉中也被殖民。海归艺术家们似乎面临着失去自己的文化根基、文化冲突的危机。他们在心理上会感到纠结,矛盾,并不断追问:我们的精神家园在哪儿?属于自己的方向、可能性是什么?回家的路在哪儿?继续走出去?还是走回来?可又是回到哪里去?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但中国当代艺术在今天的不自信,是因为当代艺术与这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之间还有一层窗户纸没有被捅破,这就需要我们来打通一条“回家的路”。

本次展览在艺术家的选择上趋于多元化、开放性;艺术家的年龄跨度从50后至80后,他们曾留学、旅居的国家包括法国、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以色列等。他们是:安晓彤、曹萍、丁力、房奇、管怀宾、高洁、高岩、郭颢、何昊远、黄含康、计洲、李迪、李芳、李青彬、刘广云、刘文涛、刘辛夷、刘真辰、林玉燕、马翀、彭小佳、沙子鉴、沈少民、沈怡、孙寅杰、陶轶、王成良、王度、王戈、王水泊、王玉、吴沁沁、奚建军、肖鲁、应海明、杨劲松、杨千、叶甫纳、张春红、张春勃、张洁白、张骐凯、张战地;另外还特别邀请了定居上海的德国艺术家柯罗夫(Rolf A. Kluenter)以一位“旁观者”的眼光来参与这次文化溯源的讨论与展示。参展作品类型包含了从传统的布面油画、到互动装置、影像、现场行为表演在内的各种媒介,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当下海归艺术家的创作与思考。这些艺术家在亲历了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之后,对于“全球化”、“多元”的阐释,或许有着更为直接与真切的体验。

浦东国际机场既是一个国际出发与回归的物理空间,也是精神上出发与回归的心理空间;同时,国际机场是连接本土与国际的节点,而这也正是中国艺术一个多世纪以来的重大命题在上海双年展这个多元文化聚集的平台上,在浦东国际机场这个特殊的场景里,将这些具有双重或多重的文化、艺术背景,曾一度游离于中国本土之外的艺术家们的作品集中展示具有深远的意义;也必然会引发机场过客和所有参观者的强大共鸣。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