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美术馆藏品利用率遭质疑:入藏被尘封 出镜率低

2012年12月27日 10:31
来源:中国网

文化中国-中国网 cul.china.com.cn  时间: 2012-12-27 08:57  责任编辑: 任子鹏

日前,“2012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在京举行验收评审会,并从28个项目中评选出“国立北平艺专时期馆藏精品展”等7大优秀项目。文化部首次启动的这个活动无疑让更多的美术馆馆藏品进入公众视线,但同时也引发了大家对于馆藏作品出镜率到底有多少的追问。国内美术馆馆藏藏品的利用率受到不少质疑,馆藏作品入藏便被尘封,出镜率极低;修复、保管情况不佳……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以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为代表的业内人士便指出,对藏品的重视不应该是因评奖等外在动力所致,对藏品的真正有效利用、开展研究等才是更大的问题。

现状1

部分精品展出机会少

一直以来,国内美术馆馆藏作品的入藏、保管、研究等环节便饱受众人指责。徐悲鸿纪念馆所保存的油画《愚公移山》因为1966年保管上将其卷起来的一个错误,致使无法打开。37年后,终因法国卢浮宫修复专家的修复才得以重见天日。50多年前,黄宾虹家人将5000余件黄宾虹的书画作品和5000余件收藏作品捐给国家,并珍藏于浙江省博物馆,但直到捐赠50年后(2005年),才有最大规模的黄宾虹的书画作品在浙博整年展出。

这些并非个案。在过去,由于受限于展出条件、保存及研究状况,不少艺术品入藏便进入尘封命运,根本就没有办法出镜。然而,对于艺术家来说,捐赠作品的初衷便是希望能让其与公众更多地见面,有着更多的出镜率。对此,吴冠中生前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北京饭店收藏了他的一幅3米高、15米宽的一张画,“他们当时是挂着的,后来就不用了,放在仓库里。这幅画对我很重要。我希望能放到美术馆,可以公开看。放在仓库里,看也看不见,时间长了就烂了。我对这种情况很不满意。”

现状2

借藏品展出较难

与此同时,不少艺术家家属在捐赠之后又引发对有关机构保管、出借展出的不满。在2011年王式廓百年纪念展上,王式廓的经典代表作《血衣》原作,因所藏的博物馆不愿外借而无法展出,进而让王的家人怀疑这些机构对其父亲作品的保存状况是否妥善。长此以往,艺术家的家人就会艺术机构就会失去信任。

对此,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告诉记者,整个中国美术馆界一方面是积累了不少馆藏,但另一方面确实存在利用率不高,保管不好、研究乏力的现象,缺乏对中国美术图像史很好的呈现。文化部艺术司文学美术处处长安远远称,中国的美术馆事业是在近十年来得到较大发展,此前确实存在经典的作品很少亮相,馆藏作品利用率低的现象存在。

措施

举办优秀馆藏作品展览评选

为了让更多的美术馆馆藏精品与大众见面,今年文化部首次组织开展了“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并于8月至11月推出了28家国有美术馆举办的馆藏作品展览。其中,中国美术馆的“中国美术馆馆藏民间玩具精品展”中,370余组800余件民间玩具珍品,展示了中国美术馆对民间玩具多年收藏及研究的成果。北京画院美术馆的“齐白石的金石心迹”展,则用三百方石印反映了齐白石篆刻艺术的发展轨迹及印风的形成过程。

记者了解到,最初文化部下发首次举办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的通知后,共收到了30余份申请,最终28个展览项目入围,每个项目给予展览5万补助。而最终在评审中获选的7大优秀展览每个项目有15万的补贴。据介绍,文化部之所以在今年试水这一领域,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全国美术馆收藏研究水平,推动美术馆逐步建立藏品的固定陈列。

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也指出,这一活动对推动各大美术馆真正有效利用自己馆藏作品有很大作用,“不过作为一个美术馆,对于藏品的重视不应该是因领导、评奖等外在动力所致,而是应该从馆自身出发真正重视藏品,进而对藏品进行有效利用、开展研究,这才是更大的问题。”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