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风雪万里 笔飞墨舞

2012年11月21日 04:04
来源:东方早报

11月20日,上海市机关书协主席晁玉奎书法作品赴美国巡展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圆满结束。

■ 晁玉奎书法作品在美国巡展昨日圆满结束

晁玉奎(左三)向韦伯州立大学校长米勒(Millner,左二)、校董艾伦等介绍书法作品

晁玉奎(左三)向韦伯州立大学校长米勒(Millner,左二)、校董艾伦等介绍书法作品

印制在联合国邮票上的晁玉奎书法作品

印制在联合国邮票上的晁玉奎书法作品

美国丹佛大学学生在书法教学活动中学习书法

美国丹佛大学学生在书法教学活动中学习书法

11月20日,上海市机关书协主席晁玉奎书法作品赴美国巡展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圆满结束。半个月来,从阳光灿烂的美国高原城市丹佛,到白雪皑皑的盐湖城、奥格登,再到森林公园中的华盛顿国会大厦、飓风“桑迪”以后的纽约联合国总部,都留下了海派书法的印记。

这次展览是应美国丹佛大学、韦伯州立大学等的邀请,由上海市文联、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市书法家协会等联合主办。展览期间,虽然正逢纽约飓风和犹他州的雪季,但此次展览给美带来的“书法热”却令人惊喜。他每到一地,通过艺术演讲、作品展览、书法教学互动等形式,具体介绍中国汉字的起源、演变形成及艺术魅力,引起了观众极大兴趣。在丹佛大学互动现场,从校长到学生都纷纷拿起毛笔练习书法。联合国总部还专门发行了其书法作品的国际邮票。

展览作品70余幅,有斗方、扇面、对联等多种形式,篆隶楷行草诸体兼备,六尺大幅作品占多半。所到之处,观者众多,纷纷签名留言。

11月7日,丹佛大学天桥展厅正在布展时,络绎不绝的师生便被晁玉奎的书法作品所吸引,丹佛大学学者罗伯特几年前去过上海,曾经在上海博物馆看过书法展览,他说:“虽然我不懂书法中汉字的意思,但我可以感受到书法家的情绪,那种自由奔放的情绪很让我感动,这也是我喜爱中国书法的原因。”

当天最难忘的一幕无疑是晁玉奎与丹佛大学师生的书法教学互动,台上晁玉奎讲解示范,台下数十位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的丹佛师生则学着悬腕挥毫,虽然笔画歪歪扭扭,但不少参与者表示,十分新鲜也十分难忘。曾在台北留学的贾桂林(Jacqueline)说,中国书法是非常有趣非常美丽的作品,她十分喜欢,“我从来没有用毛笔书写,这次能在美国学习书法太幸运了。”

美国原国务卿助理克里斯多夫·希尔专程偕夫人朱莉来到现场,兴趣盎然地学习书法,与晁玉奎一起写下“和平友好”四个字,他们还请晁玉奎用毛笔写下他们的中文名字珍藏。次日早上,希尔对丹佛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赵穗生说:“以前我接待过许多代表团,每次一坐下来就充满对抗的氛围,交流时双方也都字斟句酌,十分谨慎,但这个书法代表团却让我感到特别轻松愉快,他们是真正的和平友好使者。”

11月9日,地处犹他州的奥格登下起雪季的第一场大雪。天气虽然有些寒冷,但展览团一行受到了韦伯州立大学的热情接待。晁玉奎有感而发,现场创作书写了一副对联:“雪花飘舞心怀暖,文化交流情意浓”,并在讨论时对楹联与书法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地阐述。

韦伯州立大学教授乐桃文说,以前也有来举办展览的,但大都流于形式,“中国书法对美国人来说有着较大的文化差异性,但正因如此,也更能让美国人感兴趣,相对于歌舞表演类的文化交流,其实书法展更具有文化内涵,真正了解一个国家,真正理解其文化应当先从文字开始,而这一生动的展览正做到了这一点。”

犹他世界贸易中心主席及执行官刘易斯·克莱默说,140多年前曾有不少华人在奥格登帮助修建沟通美国东西的铁路,“这次在这里展出的中国书法再次连接了东方和西方——这就像1869年我们在奥格登建造的铁路一样,连接了美国的东方和西方,我们不再认为中国是在远东。”

在韦伯州立大学展览活动期间,校长安·米勒几乎全程陪同,她说,如此重视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是韦伯州立大学成立以来第一次举办的中国艺术展览,“我们在校园都张贴了海报,我们真的很高兴很荣幸承办这次展览,我对这些艺术有极深的个人感悟,尤其是巨幅篆书《长城》,让人感到中国历史的悠久,很多的行草书法都以唐诗宋词为内容,阐述了艺术家浓厚的个人情感。我们也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合作机会。”

在书法互动过程中,与丹佛大学相似的是,韦伯州立大学师生尤其喜欢自己的书法姓名。韦伯州立大学校董艾伦和夫人都请晁玉奎书写了他们的中文姓名“侯安仁”、“侯珍妮”。次日,他邀请代表团专程到他家中做客,只见这些姓名书法被张贴于客厅的最醒目位置。艾伦说:“这些珍贵的书法写的是我的名字,我以后会专门装裱起来,悬挂在客厅,只要有客人来,都要请他们品赏中国的书法。”

在美国国会与联合国总部巡展期间,晁玉奎还向美国民主党议员卡罗琳·麦卡锡等赠送了书法作品。联合国总部专门发行了晁玉奎书法的国际邮票。

在美国国会大厦展厅,晁玉奎在接受中央电视台和新华社采访时表示,原来以为中国书法在美国不会引起共鸣,但没想到效果如此之好。“我觉得有三点体会:一是中国文化必须走出去,才能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增强文化的认同感;二是文化交流的作品不能简单凑合,必须精心打造,才能增强震撼效应;三是文化交流的内容必须具体生动,真正让对方看得懂,才能产生思想共鸣,真正增进友谊。”

录入编辑:曹小倩

标签:万里 风雪 学者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